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開啟新征程

2017年08月14日 08:56:58  來源:人民網
字號: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深度調整,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變化。中華民族進入偉大復興關鍵階段,全面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

  面對國際形勢新變化、中國發展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言之熠熠:“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

  砥礪奮進,破浪前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創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打開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

  五年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美畫卷徐徐鋪展。

  五年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歷史征程壯闊開啟。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局面全面展開 

  “要把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繫起來,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在中國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局面正在逐步展開。

  中國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成為新時期中國外交工作主線。從理論創新到實踐創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我國在迅速變化的時代中贏得主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障,同時也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中國是最大發展中國家和最有代表性的新興市場國家。中國外交要為民族復興盡責、為人類進步擔當。

  “敢為天下先”、“以天下為己任”。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成功出席系列多邊峰會,創造性提出並全面闡述了中國外交新理念、新思想。

  習近平指出:“中國夢是奉獻世界的夢。‘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是中華民族始終崇尚的品德和胸懷……隨著中國不斷發展,中國已經並將繼續盡己所能,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中國大國外交新理念顯示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夢想始終緊密相連。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面對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和世界各國同舟共濟的客觀要求,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地提出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構想,深刻影響著國際關係的發展。

  大國之聲,鏗鏘有力。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在日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深刻、全面、系統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中。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不斷拓展,成為紛亂世局中的定心丸。

  習近平提出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的新發展觀,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義利相兼、以義為先的正確義利觀,共商、共建、共用的新全球治理觀,以及以平等為基礎、以開放為導向、以合作為動力、以共用為目標的新全球經濟治理觀等,不斷充實與完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

  在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更加自信、更加鮮明。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是理念、更是旗幟。

  中國方案、中國貢獻、中國責任影響世界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

  在國際社會“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思潮上升的大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在新一輪全球增長面前,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

  中國堅持互利共贏開放戰略、倡導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勇於提供中國方案、作出中國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身體力行,遍訪五大洲不同類型國家以及主要國際和區域合作組織。中國外交以周邊和大國為重點,以發展中國家為基礎,以多邊為舞臺,以發展全球夥伴關係為目標,全面發展對外友好合作。

  ——中國踐行合作共贏理念,深化全方位外交佈局。習近平足跡遍佈五大洲及主要國際和區域合作組織。據外交部網站資料,中國目前與170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在此基礎上,中國還同9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夥伴關係,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中國積極構建健康穩定的大國關係。中美關係平穩過渡,兩國關係沿著正確軌道向前發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保持高水準運作。中歐共同建設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同金磚國家和發展中大國合作邁上新臺階。

  ——中國開創周邊睦鄰友好合作新局面。以“2+7”新框架打造中國—東盟合作升級版,啟動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推動中日韓合作重拾發展勢頭。與南亞國家合作增強,同中亞國家實現戰略夥伴關係全覆蓋。

  ——中國推動同發展中國家合作提質升級。以“461”框架打造中非合作升級版,以“1+2+3”合作格局深化中阿合作夥伴關係,以“1+3+6”合作新框架構建中拉關係五位一體新格局,同太平洋建交島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中國積極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正式運營,推動國際經濟金融治理體制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我國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提升。

  ——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為世界提供公共産品。“一帶一路”建設進入全面展開新階段,成為我國迄今向世界提供的最重要、最成功的公共産品。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援和參與,中老、中泰、匈塞鐵路和印尼雅萬高鐵等互聯互通重大項目啟動開工。

  中國積極開展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已同30多個國家簽署産能合作協議,初步形成覆蓋亞非歐美四大洲的産能合作佈局。同冰島、瑞士、韓國、澳大利亞簽署自貿協定並正式生效,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和中國—海合會自貿區談判取得實質進展,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路初步顯現。

  ——中國堅定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覬覦他國權益,但決不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

  中國對涉及國家主權、安全的核心利益問題劃紅線、亮底線、敢鬥爭。

  釣魚島問題,堅持原則,充分展示中國政府和人民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的決心和意志。

  所謂南海仲裁案,堅決回擊,贊成並倡導“雙軌思路”,有效維護中國主權利益,同時堅持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具體爭議,維護南海局勢總體穩定。

  旗幟鮮明維護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製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圖謀,反對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

  紮實開展涉藏、涉疆外交,加強打擊“三股勢力”國際合作,維護國家安全和統一。

  ——承擔更多國際責任。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遣聯合國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2015年,中國又宣佈建立10億美元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200億元人民幣“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加入聯合國維和待命機制並組建常備成建制維和警隊及8000人規模的維和待命部隊,推動制定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並率先發佈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是行動、更是引領。

  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成為全球價值觀 

  當今世界正面臨開放與保守、合作與封閉、變革與守舊的重要抉擇。在此形勢下,中國外交攻堅克難、開拓進取,在全球治理變局中引領方向。

  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外交新理念,把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繫起來,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在多變的世界格局中,中國外交理念構建了一個全球價值觀。

  “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習近平對外戰略思想體系中的“頂層設計”,也是其不斷完善中的“世界秩序觀”。五年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跟隨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每一次出訪傳播到世界各地。

  巴基斯坦議會中的50多次拍擊桌子和鼓掌聲以及聯合國決議首次寫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迴響印證著 “天下大同”的美好理想。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帶來世界和平與繁榮的重要思想。” 日本前外務副大臣淺野勝人説,這一理念,是希望世界各國能加深相互理解,建立實現和平與繁榮的雙贏的夥伴關係。

  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裏坦言,構建人類共同命運體的理念在當今多變的世界格局中,為所有國家制定了一個全球價值觀。“就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們進入二十二世紀。”

  “中國正通過與世界建立共贏合作,來尋求共同發展。中國外交,正擺脫地緣政治規則的老套路,通過建立新型合作模式,避免地區緊張態勢,促進和平與和諧發展。”巴黎國際關係學教授帕特裏克?布呂諾如是説。

  “安危與共、唇齒相依,”五年來,中國外交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與各國一道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和挑戰。

  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重要貢獻;為120多個發展中國家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提供了積極支援和幫助;面對世界上出現的自然災害和公共衛生疫情,積極響應呼籲,及時提供緊急救災物資或現匯援助;積極開展國際反恐合作,同近20個國家建有反恐政策對話機制;一貫積極支援聯合國維和行動,是唯一齣兵、出資均位列前10位的會員國……

  一系列的舉措證明,中國外交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更好地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提出中國倡議,發揮中國作用。中國貢獻,最終也贏得了世界的尊重。

  “在金融、工業、技術、資源等領域,以及在促進宇宙探索及相關技術發展上的科學、政治承諾方面,中國所扮演的角色都堪稱世界各國的楷模。” 席勒研究院舊金山灣區負責人斯泰格表示,中國在國際社會上扮演著一個日益重要且使人受益的角色,這將為全人類更好的發展提供指導和動力。

  “聯合國在衝突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而中國在維和行動中發揮主導作用並應對全球挑戰,中國的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受到重視。” 斯蒂芬?佩裏説。

  “中國雖然也是能源消費大國,但卻將氣候變化列為發展的優先議題之一,具有積極意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重申了203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同時承諾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中國繼續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並切實履行所作承諾,無疑是全球氣候變化議程中的一名先行者,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也將更加重要,”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北美研究中心研究員瓦萊裏婭?瓦耶稱,中國正在正確的道路上行進,世界真切期盼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取得更多成績。

  眾人划槳好行船。構建人類共同命運體,中國正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

  習近平指出,中國正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

  當下,中華民族距離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從未如此之近,中國同各國攜手圓夢的意願從未如此之真。

  潮起海天闊,揚帆正當時。

  展望未來,中國將堅定不移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國際舞臺積極掌握戰略主動權,為我國決勝全面小康,築就“中國夢”、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續譜新篇。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