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火災與脫歐炙烤英國首相 特雷莎梅面臨空前政治壓力

2017年06月19日 09:38:32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英國與歐盟的“脫歐”談判于19日正式開始。然而此時,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正面臨著空前的政治壓力。不久前的大選失利讓梅飽受詬病,而塵埃未落的倫敦城西“格倫費爾塔”大火激起的民怨,又給梅“火上澆油”。18日,多家英媒爆出,由於對梅失去信任,保守黨黨內正在醞釀一場“政變”。

  英國《每日電訊報》稱,議會選舉敗北後,梅對14日“格倫費爾塔”火災的無情和遲鈍反應令她陷入巨大的政治危險。根據倫敦警方17日公佈的數字,至少有58人被推定在火災中喪生,隨著搜尋工作繼續進行,這一數字可能還會上升。路透社稱,如果數字最終確定,“格倫費爾塔”火災將成為二戰後英國發生的最嚴重火災。

  英國輿論沉浸在悲傷氣氛中的同時,把矛頭指向了首相梅的“冷漠”和應對不當。路透社17日稱,火災發生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她的孫子威廉王子16日赴火災發生地探望災民和志願者,女王17日又在自己91歲官方生日慶典上主持了1分鐘的默哀儀式,並針對英國近來發生的數起事故“罕見”地呼籲民眾“在哀傷中團結起來”。批評者指出,梅在災後的表現和女王形成“鮮明對比”,顯示出梅未能感受到公眾情緒,且行動不堅決。

  英國“天空新聞網”17日稱,梅在事發後視察火災現場但未慰問災民備受指責。作為補救,梅16日來到火災發生地附近的一座教堂與當地居民見面。但抗議者在教堂外大喊“懦夫”“你不受歡迎”等口號,梅只好在警衛護送下匆匆離去。報道稱,除英國女王外,工黨領袖科爾賓也在第一時間去了現場並探望倖存者,他們的做法與梅形成“鮮明對比”。

  17日的英媒報道中充滿了對梅的諷刺, 英國《每日鏡報》頭版以“兩位領袖的故事”為題對比了梅和女王的災後表現,並附上兩幅截然不同的照片。一幅顯示梅慰問火災生還者受到警衛嚴密保護,另一幅則是女王與受災社區居民親切交談的場景。

  “梅承認做得不夠好”,BBC17日稱,為平息怒火,梅當天抽出2小時,在唐寧街會見災民和志願者,並主持了一場政府應對火災的會議。她承諾將親自監督進行相關公共調查,拿出500萬英鎊支援災民,並表示無家可歸者將在3周內得到重新安置。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