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馬克龍的“非典型家庭” 無血緣兒女為其大力助選

2017年05月10日 14:33:41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潘亮】7日晚,39歲的馬克龍戰勝勒龐,成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統。就在投票前一天,他還忙裏偷閒為孫女愛麗絲慶祝生日。在盧浮宮廣場發表獲勝演講後,他沒有邀請政客名人,而是偕同家人一起向民眾致意。老老少少一家人的登臺再次引發世界媒體對馬克龍家庭的關注和討論。

  美國脫口秀主持人約翰奧利弗4月在《上周今夜》節目中向觀眾介紹本屆法國大選候選人時説:“這位就是馬克龍,39歲的他是11位候選人中,唯一沒有子女卻擁有7個孫子女的人。”與數名前任總統相比,馬克龍的家庭十分“非典型”。他在2007年與年長24歲、高中時期的法語老師布麗吉特成婚時,對方已育有三名子女:塞巴斯蒂安(統計工程師)、洛朗絲(心臟科醫生)和蒂芬妮(律師)。相比馬克龍,他們分別年長2歲、同歲、年小7歲。這令沒有親生子女的馬克龍一下成為擁有7個從1歲半到11歲孫子女的“爺爺”。他在電視節目中回憶往事時,向三兄妹表示感謝:“雖然我和布麗吉特的婚姻曾令人難以接受,但因為有你們,感謝你們一直愛著並支援著我們。”

  馬克龍夫妻的年齡差常常引來不少側目。有報道曾稱,馬克龍去年推行“前進”運動並決定競選,是因為“布麗吉特擔心5年後自己太老,要他抓緊時間。”他在出訪時口誤將法屬蓋亞那説成“島嶼”,有電視節目嘲諷説:“馬克龍地理差,要怪布麗吉特是法語老師。”與勒龐電視辯論時,他的被動態勢也被挖苦:“他在家常被金髮婦人嘮叨,遭勒龐抨擊也應該習慣了。”

  不過,種種輿論似乎並未撼動馬克龍的特殊家庭。在做客小學生課堂時,有人問他“您不想當爸爸嗎?”他回答説,如今家庭形式越來越多元:同居、離婚再重組,甚至同性家庭,我們都應該接受。他和布麗吉特認為,培養愛護這些孩子和孫子女,比自己再生育小孩更重要。據法國電視二台報道,馬克龍的大家庭很和睦,經常有家庭聚餐,復活節會和孫子女一起去花園尋找彩蛋。人格專家分析稱,馬克龍不僅聰明迷人,還有很強的調和能力,能將家庭籠絡團結起來。

  《不招搖的馬克龍家庭》一書描寫道,布麗吉特的二女兒洛朗絲曾和馬克龍是高中同班同學,那時她可能沒有料到,這名同學未來會變成她的“爸爸”。雜誌《Closer(靠近)》稱,布麗吉特的三個子女和馬克龍相處融洽,塞巴斯蒂安會為馬克龍打理社交頁面,與洛朗絲一同在背後默默支援他的競選;最年輕的蒂芬妮特別成立了一個馬克龍競選支援委員會,專門請假奔赴前線為繼父吶喊拉票。

  目前看來,布麗吉特的三個子女擔任政府職位的可能性較小。馬克龍的政綱主張政治生活清廉化、榜樣化,包括議員不得雇用家庭成員作助理或顧問。在競選中最積極的蒂芬妮也主動表示不會從政,但是如果需要在今年6月的議會選舉中擔任替補職位,她將“十分樂意幫助馬克龍”。

  新任“第一夫人”布麗吉特從競選一開始就陪伴在馬克龍身邊,馬不停蹄地參加各種集會、造勢拉票、幫馬克龍練習演講等。法國法律未對“第一夫人”的身份作具體規定。對於奧朗德的“第一女友”造成的不便,有人曾提出乾脆取消“第一夫人”頭銜。馬克龍在接受RTL電臺採訪時坦誠,他希望加強對總統配偶的定義,給予其一個官方身份,讓其擁有存在的必要性、發出聲音的權利以及扮演公眾角色的義務。馬克龍曾表示,“總統不是一個人生活,他的配偶有權説出自己的想法。”據悉,布麗吉特的主要興趣是從事弱勢群體和自閉症兒童的教育工作。馬克龍已經明確表示,無論布麗吉特最終做什麼,她都將以志願者身份工作,不要國家財政部門為她支付薪水。

  相關新聞

  法國民眾遊行反對馬克龍:為了阻止極右翼才選他

  法大選抗議者遊行 警方使用催淚瓦斯和橡皮子彈

  法國的選擇:新生代政治家,與開放包容的未來

  法新總統走向下一場搏殺 極右勢力或隨時反撲

  馬克龍勝選演説稱不會向恐懼屈服 吁法國團結一致

  馬克龍勝選後面臨的三道難題  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 妻緊握其手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