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馬克龍、勒龐首輪獲勝展現哪些趨勢

2017年04月24日 14:39:41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法國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于北京時間今天淩晨結束,獨立黨派候選人馬克龍和“國民陣線”主席勒龐處於領先位置。兩人將進入第二輪投票,一決輸贏。

  第一輪投票結果和之前民調的情況非常接近,它描繪了法國政治上的幾個重要趨勢。

  一是法國左右兩大傳統政黨輸了個精光,法國幾十年來由左翼社會黨和右翼共和黨輪流執政的局面被打破了。無論最終馬克龍和勒龐誰出任法國總統,法國政壇的格局都將改寫,這比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給國內帶來的格局性衝擊還要大,它反映出法國民眾對政壇以往的表現已經忍無可忍,人們的求變心理十分強烈。

  二是勒龐終於擠進了總統選舉的決賽,這已經堪稱是法國以及歐洲極右翼力量的勝利。法國“國民陣線”從被看成歐洲政壇的異類,直到勒龐在上次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中排到第三,這次再躋身前二,這是一個驚人的趨勢。把它與英國脫歐、特朗普勝選聯繫起來看,世界的“劇變”就進一步形成了輪廓。

  第三,法國人既想要變化,但對於該怎麼變化,他們其實非常猶豫,所以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選出的是兩個觀點差距很遠的人。馬克龍主張擁抱全球化,要求法國繼續留在歐盟和歐元區。而勒龐則是要顛覆法國外交和重大社會政策的人,有“法國特朗普”之稱。美國選民選擇了特朗普,但對他上任後又做出強大制約。可以想見,即使勒龐有機會成為法國總統,法國人也不太可能允許她“為所欲為”。

  第四,馬克龍今年才39歲,又是獨立黨派候選人,但看他的競選綱領,還有他拉攏的傳統左右陣營的“反叛分子”,包括他在社會黨政府中擔任部長的經歷,它帶來的衝擊更多是形式和組織層面的,而並非道路意義上的。多數分析認為,馬克龍將在第二輪投票戰勝勒龐,成為年輕的法國總統。

  第五,馬克龍人很年輕,意氣風發,有一身變革的符號,同時一方面宣稱打破傳統左右陣營,一方面忠於法國主流價值,他提供了法國政治家新的風範,如果他最終成為法國總統,將對全歐洲産生影響。

  第六,馬克龍與勒龐分列一二的位置,對歐洲極右翼的鼓勵很大,但也是對勒龐最不利的決賽格局。在她擠進決賽之後,比在這之前一段時間裏她走進愛麗舍宮的可能性反而看上去更小了。已經宣佈競選失利的菲永立即呼籲他的支援者投票給馬克龍。

  第七,勒龐與特朗普其實有很大區別。後者是成功商人,政治素人,他看上去強勢,實際有很大的可塑性。勒龐則是典型政客,她的政治理念傳自其父,有所在政黨的支援,因而會更頑固。不過她在歐洲的中心“造反”,難度也將更高。

  法國在徬徨,歐盟也在徬徨。人們焦慮的根源是經濟停滯和恐怖主義氾濫,而它們背後那些盤根錯節的問題並非下一個政治決心就能解決的。法國人知道很難找出一個好辦法,甚至隱約了解法國的命運不完全取決於法國自身的努力,所以他們才會猶豫不決,患得患失。

  5月7日,也就是兩周後,法國將舉行第二輪總統選舉投票。雖然有大家看錯美國大選的前車之鑒,法國和歐洲的大多數分析依然看好馬克龍。最終結果很可能就是那樣,但這不意味著勒龐“白忙活了一場”。她個人不排除再受一次挫折,但法國的極右翼力量實現了新的擴張。一旦她最終成為“黑天鵝”,擊敗馬克龍,那麼她敲響的在很多人聽來就像是歐盟的喪鐘了。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