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英國恐襲再次敲響警鐘

2017年03月25日 10:04:0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恐襲並不出人意料”

  “他就從我的右邊衝了過去,砍殺警察……”面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鏡頭,一名現場目擊者紅著眼睛,哽咽了,“我無法相信眼前這一切。”

  當地時間3月22日下午,英國議會大廈外的襲擊事件震驚世界。根據多家媒體報道,一名襲擊者駕車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橋上衝向人行道,在橋上當場造成多人死傷,傷者包括3名警察。隨後,這名襲擊者持刀衝向議會大廈,導致一名執勤警察死亡,襲擊者被警察擊斃。警方23日下午宣佈,有5人在此次襲擊事件中死亡,另有40多人受傷。

  倫敦警方將該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據英國《衛報》報道,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事後公開聲稱對襲擊事件負責。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表示,英國的恐怖襲擊威脅等級將保持在“嚴重”一級,不會進行調整。

  事件發生後,多國領導人表示哀悼,並對恐怖主義進行了譴責。

  正如《華盛頓郵報》網站報道指出的,自2015年以來,法國、比利時和德國都發生過造成大規模傷亡的恐襲。如今,恐怖主義的刀鋒指向了英國。

  “此次發生在倫敦的恐襲並不出人意料。”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特別助理李偉接受本報採訪時説,“長期以來,英國一直面臨嚴峻的恐怖主義威脅。英國官員也多次強調,英國再次遭受恐襲只是時間問題。”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長期以來,英國安全機構一直在努力防範。自2005年“77”恐襲後,英國的警察就被反覆培訓以應對類似暴行的再次發生。自2013年以來,英國警方已經挫敗了13起恐襲圖謀。但是威斯敏斯特橋上和議會大廈外面還是發生了殘忍的屠殺。

  “此次倫敦襲擊既造成人員傷亡又造成惡劣影響。襲擊者駕車從著名旅遊景點威斯敏斯特橋上衝撞行人。第一目標就是攻擊普通民眾。之後,車輛衝向威斯敏斯特宮,當時議會正舉行活動,首相特雷莎梅也在場。可以説,襲擊者選擇這個地點正是因為其政治性、重要性和敏感性,從而能同時實現其兩個目標。”李偉説。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