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缺槍少炮美國給我造!美媒解析特朗普如何安撫盟友

2017年03月23日 09:49:27  來源:參考軍事
字號:    

  參考消息網3月23日報道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月13日刊登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遜公共和國際事務學院政治與國際問題助理教授克倫亞希-米洛、倫敦城市大學國際政治係講師亞歷山大拉諾斯卡和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扎克庫珀合作撰寫的一篇文章,題為《唐納德特朗普如何能夠消除緊張的美國盟友的疑慮?通過給他們武器》,摘要如下:

  1月20日後,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將勉力應付與眾多美國長期盟友間的嚴重緊張關係。例如,特朗普的推文表明,與俄羅斯修好是優先考慮事項,然而,北約盟友和美國國會將竭力要求向巴爾幹國家等北約盟友提供支援。在亞洲,特朗普承諾對中國的“過分自信”之舉奉行強硬路線,但也對日本和韓國是否對遏制中國做出足夠貢獻提出了質疑。

  因此,特朗普面臨兩難困境:他在與對手進行接觸的同時如何才能消除盟友的疑慮?筆者們的研究表明,有一種可能性:武器轉讓。

  筆者們在最近在《國際安全》季刊上發表的文章中詳述了在與盟友的關係發生變化時會出現的“保護國困境”(patron’s dilemma)。筆者們闡釋了美國數十年來的戰略手冊,即要求美國在改善與對手的關係時通過武器轉讓消除盟友的疑慮並進行威懾。

  特朗普是否將根據這一戰略手冊行事?在地緣政治優先考慮事項發生變化時,武器轉讓尤為有用。以下是筆者們認為特朗普將使用這一外交政策工具的原因:

  1、武器轉讓能實現兩大目標:升級地區威懾能力以及消除對(美國)放棄(盟友)的擔心。歸功於美國的武器,盟友有了更好的自衛裝備。

  2、武器轉讓通常不會像部署美軍或承擔新條約義務那樣引人關注。但武器轉讓能使接受國奉行美國也許不願奉行的積極外交政策,尤其是如果武器轉讓使接受國能夠採取進攻性行動的話。專家們稱之為“陷入圈套”——即盟友被拖入另一國的衝突。

  3、武器轉讓標誌著一種不同於結盟的義務形式。畢竟,通過條約締結的聯盟要求盟國在未來發生衝突時為其他盟友作戰,從而束縛了他們的手腳。此種條約是正式確定下來的安全關係——通常通過一種政治性批准程式生效。這些“紙片”是不容變更的,但未必需要後續軍事投資。

  最可能進行哪些類型的武器轉讓?

  2個因素決定著美國可能會向其被保護國提供何種聯盟和武器。

  首先,美國外交決策者在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聯盟時會考慮是否存在共同安全利益。在做出這一決定時,美國決策者通常會問,被保護國的安全威脅排序是與美國類似還是與美國不同。

  舉例説明。二戰後,西歐和美國都認為,蘇聯是他們最重大利益的頭號威脅,因此他們建立了北約。

  如果威脅排序一致,華盛頓就會試圖建立或強化聯盟。如果威脅排序不同,那麼,美國外交決策者就會發現,避免結盟或減少聯盟義務對美國利益較有利。事實上,這正是卡特政府1978年實現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的原因。

  其次,美國領導人決定是否為被保護國提供武器。在做決定時,決策者會問,被保護國能否在美國不提供援助的情況下威懾其對手。如果地區安全均勢有利於對手,那麼,為了鞏固被保護國的安全,美國也許就必須轉讓武器。如果地區安全均勢有利於盟友,那麼,轉讓大量武器就是不必要的——這樣做甚至可能導致被保護國陷入圈套。

  以下是這在實踐中意味著什麼——轉讓更多武器

  那麼,下屆政府可能會如何對付與調整美國所締結的各種聯盟有關的地緣政治難題呢?如果美國領導人試圖與俄羅斯修好,能否得到報償?

  弗拉基米爾普京的一名親密助手曾聲稱,將北約軍隊撤出巴爾幹地區能讓莫斯科相信,華盛頓尋求與俄羅斯建立更密切關係。然而,如果特朗普這樣做了,他可能會受到國會和北約盟友的壓力,要求他向巴爾幹國家作出保證,美國將使俄羅斯利用任何大國交易的風險降至最低。

  為鞏固美國長期以來的承諾,華盛頓也許會提供致命防禦性武器,以加強巴爾幹地區的地面防禦和防空力量。此舉將加強地區威懾。

  如果俄羅斯與美國修好的願望是真心的,那麼,除了接受這一妥協方案,俄羅斯也許別無選擇。尋找先例的話,看一看最近的伊朗協議就行了。自2015年7月達成伊朗核協議以來,沙烏地阿拉伯接受了大量美國武器,包括一項價值10億美元的武器協議,以減輕其安全關切。

  在與中國關係正常化後,曾多次上演此種戲碼。華盛頓同意承認北京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然而,華盛頓常常向臺灣轉讓大批武器,例如戰鬥機和防空導彈系統,以讓臺北相信,美國仍承諾增強臺灣保衛自己的能力。

  步奧巴馬之後塵?

  與其對俄羅斯的態度不同,特朗普似乎支援對中國採取更強硬態度,他關於一個中國政策發表的言論即為明證。然而,特朗普關於讓日本和韓國分擔負擔的言論製造了一種緊張氣氛,因為制衡中國需要加強(而不是弱化)與日本和韓國的同盟。

  歷史表明,美國有可能向臺灣提供更多武器,因為解放軍的軍事現代化導致海峽兩岸軍事均勢在變化。特朗普政府也許會覺得,需要提供較奧巴馬總統2015年所承諾的更大規模、更先進、更持久的武器轉讓所有計劃。

  還有,儘管要求讓日本和韓國在聯盟中分擔更多責任,特朗普領導的新政府也許會向這些聯盟投資更多,以分別維持對中國和朝鮮的地區軍事均勢。

  簡而言之,從歐洲到亞洲,特朗普政府也許最終會依賴武器轉讓為消除疑慮和進行威懾的主要工具。若這樣做,特朗普就是在步奧巴馬政府的後塵——奧巴馬政府批准的武器交易是二戰後美國歷屆政府中最多的。對聯盟政治而言,武器轉讓也許是一種新的交易藝術。(編譯/裘芳)

  資料圖:日本本土總裝第一架F-35下線。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