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北京時間上午十點,韓國進入超級緊張時刻!

2017年03月10日 09:22:59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派特約記者 陳尚文 王偉 甄翔】令韓國一些分析人士擔心的是,即便憲法法院做出判決,對立和抗議可能長期繼續下去。而這起“閨蜜干政”醜聞的離奇程度不僅震驚韓國上下,也令韓國的國際形象受損。

  韓聯社稱,“如果憲法法院出現不如預期的結果,就絕不服從、抗爭到底”,兩個陣營都出現這樣的聲音。讓人擔心的是,無論憲法法院判決結果如何,都可能發生暴力衝突。《華盛頓郵報》9日稱,即使樸槿惠下臺,這場似乎直接從韓國肥皂劇劇本演繹而來的大戲也不會很快終結。樸槿惠案讓一個腐敗頻發的國家深受震蕩,韓國人已受夠了政商精英腐敗,並認為這個體系讓普通百姓遭殃。這場賭注代價太大了。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韓國問題專家斯科特斯奈德表示:“預計法庭將堅持彈劾樸槿惠,公眾會做何反應?是否會出現暴力?誰能借彈劾決定展開政治運作?新的競選會造成多大的分裂性?”

  從去年12月9日,韓國國會通過有關總統彈劾案決議,至今過去了3個月時間。有韓國媒體稱,這段時間韓國民眾面對的除了政治空白,經濟不振,還有社會的不穩定。韓國《每日經濟》稱, 如果彈劾通過立刻進入大選局面,“經濟政策空白”狀態會加劇,而經濟相關問題也會讓步于國政問題。如果彈劾案遭否決,國政麻痹狀態或將持續,因為即使樸槿惠重新主政,其急劇下跌的支援率很難平息當前的混亂局面。此外,彈劾期間民眾對於大企業的“反感”不斷增加,宣判之後恐怕這種情緒會進一步加劇。

  韓國《世界日報》9日稱,韓國財經界為總統彈劾案最終宣判而焦慮不已,一旦任何一方不服憲法法院的裁決結果,韓國社會可能陷入政治紛爭不能自拔,而經濟的不確定性將繼續增大。

  首爾中央地方法院9日對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行賄案首次預審,李在鎔方面全盤否認指控。李在鎔因涉嫌向樸槿惠親信崔順實行賄被批捕,但其辯護人則以獨立檢察組提交的公訴書內容存在司法瑕疵,堅持認為無效。

  “三星賄賂醜聞威脅韓國成功故事”,《紐約時報》日前以此為題稱,韓國企業支柱性人物戴著手銬被警察從監獄押解出來見檢察官,這一畫面就連早已見怪不怪的韓國民眾也感到震驚:韓國的戰後經濟秩序正遭到威脅!韓國獨特的政商勾結和自上而下的管理體系在現代社會越來越難以維繫。今天的社會鼓勵創新,公眾對老一套體系感到不滿,同時韓國也面臨來自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競爭。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