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朝鮮射導彈抗議軍演 專家稱為薩德部署提供口實

2017年03月07日 07:08:22  來源:環球網
字號:    

  原標題:朝鮮射4枚導彈抗議美韓軍演 專家:為‘薩德’部署提供口實

 6日,在韓國首爾火車站,人們在觀看韓媒播出的朝鮮發射彈道導彈的電視新聞。

  6日,在韓國首爾火車站,人們在觀看韓媒播出的朝鮮發射彈道導彈的電視新聞。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韓軍聯合參謀本部6日表示,朝鮮于當日7時36分在平安北道東倉裏一帶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了4枚彈道導彈。如果考慮到這是時隔不到一個月朝鮮第二次試射導彈,考慮到朝鮮公民金某在馬來西亞被刺身亡風波未平,以及朝鮮代表團近期赴美遭拒簽等事件,半島局勢的緊張升級似乎已成定論。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例行記者會上明確表示,中方“反對朝方違背安理會決議進行有關發射活動”,同時中方也注意到,美韓正在進行針對朝鮮的大規模聯合軍演,“當前形勢下,有關各方都應保持克制,不做相互刺激、加劇地區局勢緊張的事。”

  《紐約時報》5日爆料稱,3年前,奧巴馬曾命令五角大樓官員對朝鮮的導彈計劃加強網路和電子攻擊,期望朝鮮的研發工作胎死腹中。計劃是有成效的,之後朝鮮的不少導彈在試射時發生爆炸,偏離航向,並最終墜入大海。網路攻擊支援者認為有針對性的攻擊使得美國在反導防禦方面佔據了新優勢,而且將朝鮮掌握洲際彈道導彈載核武器的時間“推遲了數年”。但特朗普在接受這項秘密攻擊計劃時面臨艱難抉擇。一旦美國使用網路武器來反擊核發射系統——即使是應對像朝鮮這樣有威脅性的狀態——俄羅斯和中國也可能會做出同樣的行為,來瞄準美國的導彈領域。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近日引用俄獨聯體國家研究所副所長葉夫謝耶夫的話稱,最近的美韓聯合軍演事實上演練了顛覆朝鮮政權的行動。“演習中確立了摧毀朝鮮核設施、關鍵工廠、軍事基地,尤其是空軍基地的任務。肉體消滅朝鮮最高領導人也是演習任務之一。” 葉夫謝耶夫説,要説朝鮮導彈對美國構成實際威脅還為時過早,美國暫無理由對朝鮮採取實際軍事打擊這樣最極端的措施,“但特朗普時代對朝壓力會加大”。

  呂超對《環球時報》記者説,事實證明,像美韓軍演這樣的武力威懾,對朝鮮是不起作用的。在實際軍事對峙的時候,可能韓國對戰爭的恐懼會更大一些。朝鮮從來沒有因為美韓的武力威懾做出過什麼軟弱的表現。“美韓軍演年年加碼,相對應的,朝鮮發展核武器的決心也在不斷增大,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中國周邊安全局勢越來越緊張。”

  《華爾街日報》稱,朝鮮的行為再次顯示它不顧國際社會的日益施壓,決意推進導彈計劃。如果朝鮮發射的是洲際彈道導彈,將意味著朝鮮在威脅美國本土的能力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可能加劇朝鮮與其鄰國及與美國的緊張關係。

  英國《金融時報》稱,華盛頓朝鮮問題專家當前的共識是,平壤將在特朗普結束首個任期前研發出能夠直擊美國大陸的核武導彈。朝鮮有可能提前達到這一里程碑,五角大樓要準備好應對這種可能性。“近幾年來,美國情報部門經常低估朝鮮取得的進步。”

  《華盛頓郵報》援引五角大樓的消息稱,無論這次試射的是否是洲際彈道導彈,加利福尼亞明德大學的專家傑弗雷路易斯卻認為,朝鮮的成功是遲早的事情,所以不能對當前的狀況盲目樂觀。一般認為,美國至今無法有效回應朝鮮的核計劃以及導彈項目。

  俄國家杜馬國防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克拉索夫6日則對國際文傳電訊社説,“朝鮮有理由研發更有效的彈道導彈。”他説:“我們清楚,朝鮮領導人擔心韓國、日本和美國的所有侵略表現。”克拉索夫稱,美國曾用凝固汽油彈燒死平民和摧毀朝鮮的基礎設施。他説,不久前,美國也曾將俄羅斯與“伊斯蘭國”(IS)相提並論。他認為,美國的政策比朝鮮彈道導彈試驗威脅性更大,朝鮮導彈“只是偶爾飛往韓國和日本方向”。

  曾擔任布希政府亞洲問題高級顧問的丹尼斯維爾德表示,朝鮮的舉動似乎意在向中國傳遞資訊。“金正恩選擇的發射時間正好處於中國兩會期間,通過與中國搶頭條,他似乎表明即便中國叫停進口朝鮮煤炭,他仍不受任何人掌控。”維爾德同時説,此類發射活動也會破壞中國抗議韓國部署“薩德”的努力。

  6日,韓國代總統黃教安針對朝鮮發射4枚導彈的事稱,為應對朝鮮的核與導彈的能力,韓方要儘快完成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呂超對《環球時報》記者説,朝鮮發射導彈應該説在意料之中。每次美韓軍演,朝鮮差不多都要以發導彈的方式來發泄怒氣,或者不發導彈,而以進行針鋒相對的軍事演習來回應。這次美韓軍演規模最大,朝鮮發的導彈也比較多,往常是一兩枚,這次是4枚,也體現出對美韓軍演堅決反對的態度。“但在這個節骨眼上發導彈,事實上給美韓推進部署‘薩德’提供了口實。”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