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韓特檢組將發佈“干政門”調查結果 能否厘清真相?

2017年03月06日 08:33:3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3月6日電 (郭炘蔚)當地時間6日下午,韓國“親信門”特檢組將公佈調查結果。在70天的調查過程中,特檢組先後申請逮捕並起訴崔順實、李在鎔等“親信門”事件關鍵人物,並認定韓國總統樸槿惠為涉腐嫌疑人,以收受賄賂的嫌疑對樸槿惠立案。

  據信,特檢組將發佈的結果中,或包含有關樸槿惠相關犯罪嫌疑的具體內容。目前,韓國政局因彈劾案前景不明而混亂難休,“倒樸”與“挺樸”兩派互相對立,此次發佈能否厘清真相,成為人們的關注焦點。

  【“特別檢查”70天:起訴30名嫌疑人】

  去年11月,深陷“閨蜜干政門”的韓國總統樸槿惠表態,稱願意接受特別檢察組的調查。隨後,韓國國會表決通過設立特檢組,由20名檢察官組成,去年12月21日正式成立,獲國會授權進行為期70天的調查。

  在調查期滿之際,特檢組共起訴了30名嫌疑人,其中最受關注的,無疑是總統閨蜜崔順實和三星副會長李在鎔。除此之外,還包括三星集團的多名高層、多名前青瓦臺要員,以及涉嫌在“世越”號船難當天為樸槿惠實施整容注射的醫生等人。

  崔順實因涉嫌收受賄賂以及幫助其女非法進入梨花女子大學等遭到起訴,特檢組計劃尋求沒收崔順實非法所得財産。

  李在鎔則被指向崔順實行賄430億韓元,換取樸槿惠政府支援三星集團旗下企業三星物産與第一毛織公司合併。這一合併案被視為是李在鎔繼承經營權的重要一步。此外,他還被指控挪用公款和作偽證等。

  特檢組廣受關注的調查絕非一帆風順。在今年2月17日法院終於簽發對李在鎔的逮捕證之前,曾于1月份駁回過一次針對他的批捕申請,令調查受阻。而崔順實則在調查中多次行使沉默權,拒絕回答特檢組的問題。

  【調查過程波折多:未能與樸槿惠“面對面”】

  特檢組對樸槿惠的調查則更加困難重重。在李在鎔被批捕後,特檢組將調查焦點轉向樸槿惠。2月初,特檢組調查人員試圖進入青瓦臺現場搜查,卻遭到拒絕,僵持數小時也未能入內,要求青瓦臺配合的請求也被行政法院駁回。

  而對樸槿惠本人的當面調查,一直被視為“親信門”調查最核心的部分。原本特檢組已經在2月9日與總統代理律師就此達成初步一致。但隨後,這一消息遭到媒體曝光,青瓦臺方面譴責特檢組泄漏相關資訊並提出抗議,導致調查告吹。最終,當面調查未能實現。

  在調查到期之前,特檢組提出申請延長調查期限,但被代行總統職權的韓國總理黃教安拒絕。

  根據調查,特檢組認定樸槿惠與崔順實合謀從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處收受賄賂,計劃在起訴李在鎔和崔順實時,以涉嫌受賄對樸槿惠立案。樸槿惠方面則公開發表聲明,稱其收取賄賂的指控無憑無據。

  特檢組認為,完成了70%的調查目標,而對調查結果的評價將交給韓國民眾判斷。不過,由於調查期限和青瓦臺的不配合,對樸槿惠的調查和起訴未能完成,相關工作將移交檢察院。

  有觀點認為,特檢組6日的發佈會帶有向國民彙報情況的性質,因此特檢組會對具體內容加以詳細説明。韓媒稱,最終結果中或包含有關樸槿惠相關犯罪嫌疑的具體內容。

  【調查之後的政局:彈劾變數仍在,民間對立難平】

  根據韓國憲法規定,在任總統享有刑事豁免權。樸槿惠在憲法法院就彈劾案做出宣判之前仍是在任總統,檢方無法對其提起公訴。一旦彈劾案成立,失去總統身份的樸槿惠也將失去豁免權。

  因此,儘管檢方調查與彈劾案裁決本是兩條“平行線”,但輿論認為,憲法法院的審理結果將對檢方的後續決定起到重大影響。目前,樸槿惠彈劾案的法庭辯論已經全部結束,只待宣判。2月28日起,憲法法院的8名法官已經進入了閉門評議程式。

  韓國憲法法院原有9名法官,前任院長樸漢徹卸任後剩下8人,而代院長李貞美也將於3月13日卸任。根據規定,通過彈劾案需要至少7名法官表決,並有6人投贊成票。因此,韓國司法界普遍認為,憲法法院會在本月13日前做出宣判,避免更大的不確定性。

  而在民間,韓國支援和反對彈劾樸槿惠的兩派民眾已經多次分別舉行大規模集會,有時兩派人群僅隔一條路,迫使韓國警方出動上萬人力維持治安,阻斷雙方接觸。

  3月4日,數萬名“反樸”民眾在首爾市中心進行集會,高呼“憲法法院,立刻通過樸槿惠彈劾案吧!”與此同時,數條街道之外,有另一群示威民眾要求法院駁回對總統的彈劾案。據悉,這些多為中、老年的“挺樸”民眾揮舞標語牌,促請解散國會。

  在韓國政局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這種混亂場面恐怕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完)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