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中國對朝政策必須堅定,避免情緒化

2017年03月02日 09:39:39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中國外長王毅1日會見來訪的朝鮮副外相李吉成,李吉成被認為是自去年5月底以來約9個月中專程訪問北京的首位朝鮮高級官員。根據會談後中方發佈的消息,王毅和李吉成都表達了維護中朝友好的積極態度,李吉成表示朝方願就半島形勢同中方深度溝通。

  中國上個月宣佈今年底以前暫停進口朝鮮煤炭,朝中社隨後以不點名的方式激烈批評中國。李吉成在這一背景下前來北京訪問,引來諸多猜測。

  朝鮮半島緊張局勢正一輪接一輪加劇,美韓和朝鮮都沿著各自鬥狠的方向不斷加碼,現在大概是朝鮮戰爭結束以來半島形勢最危險、最接近失控的時候。

  沒有任何一方能徹底理清圍繞朝核問題的一團亂麻,究竟該怎樣促平壤棄核,連中國內部的看法都不統一。然而對於要求朝鮮棄核的這一最終目標,中國社會的態度高度一致。

  隨著外界大量報道“金正男在馬來西亞被刺殺”,在普通中國公眾中,平壤的形象受到新的衝擊。現在大概是中國大眾輿論對朝鮮擁核最失去耐心的時候,人們對韓國部署“薩德”的憤怒有一部分轉化成了對朝鮮的強烈不滿。中國網際網路上充斥著北京應當更嚴厲懲罰平壤、甚至不惜與之決裂的聲音。

  我們認為,北京強化執行安理會制裁朝鮮的決議,暫停購買朝鮮煤炭做的對,也很有力度。但是網上宣揚的“與朝鮮決裂”情緒決不可變成國家政策,一旦中國那樣做,只會讓韓美拍手稱快。那屬於“打擺子外交”,很幼稚,不是一個大國應該幹的。

  中國的對朝制裁全部對應安理會決議,我們一方面態度堅決,一方面不是與朝鮮政權過不去,不是要拋棄對朝友好政策。這一態度堅持下去,一定會産生力量,對半島局勢形成積極影響。

  北京釋放的反對朝鮮擁核、要求其重回棄核談判的信號十分清晰,這是我們對朝政策的一個基點,誰也沒有力量讓我們離開這個基點,平壤必須面對這一現實外交條件。與此同時,我們為中朝關係的變化畫出一條下限,那就是中國不會像美韓那樣威脅平壤的政治安全。只要平壤願意,中朝友好就將一直是兩國關係的共同基點。

  由於朝核問題極端複雜,沒有一種政策可以讓某一方“佔盡好處”,但是應當説,中國目前的對朝政策選擇是相對最趨利避害的。

  在最近的爭論中,一些人過於為首爾和華盛頓著想,或者過於為平壤著想,“換位思考”得非常徹底。但我們想説,北京必須把維護中國利益作為制定半島政策的首要依據。我們決不接受朝鮮擁核,同時要很清楚朝核危機是美韓極端對朝政策引發的,中國不應替它們包攬下這一東北亞的最大難題,為它們兩肋插刀衝到最前面。

  朝中社前些天用“卑鄙”來形容它沒點名、但一看就是中國的那個鄰國,北京不理睬它,既不發怒,也不遷就,這就是大國的定力和自信。現在李吉成來訪,中朝關係又增添了新資訊。

  朝鮮至今篤信核武器可以成為捍衛其國家安全的“殺手锏”,然而相反的證據越來越多,擁核給朝鮮帶來更多不安全的現實也越來越深刻。我們希望這一切最終會讓平壤明白,核武器只能帶給它超出其控制力的風險,而非想像中的安全。

  由於朝核問題的各種線索錯綜交織,簡單、痛快的半島政策不太可能成為中國的最佳選擇。中國社會還是要在處理半島問題上向專業外交團隊高度授權,相信他們會認真維護我們廣大民眾的切實利益,我們有時的支招他們可以不聽,他們也不必把為什麼這樣做或那樣做向我們一一做出解釋。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