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外媒:美外交軍事姿態趨務實 給了北京一小顆“定心丸”

2017年02月08日 09:03:46  來源:環球網
字號:    

  繼美國防長馬蒂斯説沒必要在南海進行軍事調動之後,有消息指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淡化此前的“封鎖南海論”,改稱美國須在“事故發生時”有能力阻止中國在南海的行為構成威脅。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7日報道稱,受訪中國學者表示,美國外交和軍事要員走馬上任後,表態更趨理性務實,是值得歡迎的新進展。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和上個月就職前,多次發表暗示中美關係可能走向衝突的言論,例如批評中國對南海島礁進行軍事化,稱要增加美國軍艦數量等,使中美關係增添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之下,馬蒂斯、蒂勒森最近釋放出姿態軟化和回歸美國防務、外交主流政策的信號,可説是給了北京一小顆定心丸。在澳大利亞進行訪問的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中國和美國不會發生衝突,因為這將導致兩敗俱傷,而這是兩國都不能接受的結果。

  美國外交和軍事要員南海表態更趨務實

  蒂勒森上月11日在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聽證會上現場直播的口頭回答中説,中國必須停止在南海進行島礁建設,中國也不能出入這些島礁,此番言論獲媒體廣泛報道。一些國際關係專家擔心,美國如果真的封鎖島礁阻止中國進入,就幾乎等同於向中國宣戰。

  不過根據一份日前在網上流傳、看似蒂勒森于同個聽證會的書面回答,他的立場變得較溫和,沒有那麼絕對。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發言人今天向《日本時報》證實文件屬實。根據文件,蒂勒森在書面答覆中不再提中國須停止島礁建設。他説:“一旦事故發生時,美國及其盟友、夥伴必須能夠阻止中國通過進入及使用其人工島,對美國或其盟友、夥伴構成威脅。”

  報道稱,這意味蒂勒森可能通過書面回答,澄清之前的口頭説法,表明他不認為美國應該任何時候都阻止中國出入南海島礁,只是要確保美國在事故發生時有能力這麼做。新的表態較接近美國一貫、主流的外交政策。

  另一方面,美國新任防長也釋放出稍稍讓中國安心的信號。馬蒂斯上周訪問日本時表示,美國目前沒必要展開大規模軍事部署,以抑制中國在南海擴張勢力的行動。

  中國觀察家:歡迎!

  中國觀察家認為,蒂勒森和馬蒂斯的最新表態比特朗普此前的表態更為理性、實事求是。中國國際關係學會理事高志凱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説:“美國政府官員最近就南海問題的表態,顯示出更大程度的現實主義,這是值得歡迎的。”

  有分析指出,特朗普可能是要通過故意擺出立場強硬、底線不可預測的姿態,以便在與中國正式交涉前來個下馬威,換取某種談判優勢。不過中美學者認為,這個策略很危險。

  高志凱指出,中美是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也是核武大國,如果動輒以武力相威脅,誰也贏不了決鬥,只會兩敗俱傷。更好的做法是以和為貴,好好談判。他説:“所謂一國能在南海單方面獲勝而對方沒有辦法抵抗的説法,完全是無稽之談。客觀地説,在南海領域,中國的軍事優勢遠遠超越美國。”

  美國“中國問題專家”示警特朗普

  美國國內也有輿論對特朗普對華政策的不確定性表示擔憂。美國一群中國專家小組週日向白宮提交報告,警告特朗普行事風格的不確定性與中國碰撞,可能使美中關係岌岌可危。報告稱,中美如果無法在貿易、臺灣和南海等課題上取得妥協,兩國將迅速陷入經濟甚至軍事摩擦。

  專家小組主席、美國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接受英國《衛報》訪問時説:“現在的情況非常危險,因為特朗普太過難以預測。”【環球網綜合報道 記者 趙衍龍】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