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特雷莎梅公佈“脫歐路線圖”英鎊跌至32年來最低位

2017年01月18日 09:00:49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英國、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黃培昭 青木 任重】在梅發表演講前一天,媒體風傳梅將宣告“硬脫歐”,16日英鎊一度跌穿1.20美元,如果不把去年10月“閃崩”事件算在內,這是近32年來最低位。路透社稱,自去年脫歐公投以來,英鎊兌美元已經累積下跌近20%,兌歐元累積下跌近14%。不過,17日在梅發表演説之後,英鎊兌美元明顯走強,顯示梅的演講在一定程度上好于市場的預期。

  《衛報》稱,梅長而詳細的演講,大部分出自外交大臣鮑裏斯約翰遜和脫歐大臣戴維斯的手筆。唐寧街的工作人員對講話持肯定態度。但梅的許多對手,包括保守黨內部的一些人,都對她在移民和主權問題上缺乏妥協感到絕望,對英國選擇離開歐盟統一市場感到失望。

  國際市場擔心梅將引領英國走向單一市場以外的“不確定的未來”。英國《金融時報》稱,此次演講將是她迄今最重要的界定英國退歐的嘗試。她的演講似乎暗示,投票支援英國退歐的52%選民代表整個國家,但幾乎不安慰其餘48%選民。17日在《獨立報》網站上,“48%選民”留帖表達對梅的不滿。“世界瘋了。她和鮑裏斯都應該閉嘴,這樣英鎊將再次上升……” 還有市場分析師稱梅週二的演講“有陰鬱的感覺”。

  “硬脫歐意味著什麼?”德國《焦點》週刊17日稱,“硬脫歐”代表英國和歐盟“一刀兩斷”,歐盟與英國的關係“將類似歐盟與加拿大的關係”。到時,歐盟公民到英國工作、生活需要許可證。歐盟和英國也需要自貿協定。文章表示遺憾,英國沒有選擇“軟脫歐”,否則英國和歐盟“將類似歐盟與挪威”:挪威不是歐盟國家,但保持在歐洲統一市場,歐盟公民可在挪威工作居住。

  德國《商報》17日稱,“硬脫歐”是倫敦在壓力下的無奈之舉。這意味著,“英國選擇了對抗歐盟”。這對英國和德國都是一個壞消息。英國是繼美國和法國之後,德國出口的第三大買家。德國出口有7%以上流入英國。

  美國彭博新聞社17日稱,英國脫歐將令銀行業難受,野村證券表示,“梅的演講表明,英國要乾淨脫歐,這場旨在回答英國與歐盟未來關係的演講,似乎製造了更多的新問題”。

  “比硬脫歐傷害還要大的,就是稀裏糊塗脫歐”。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稱,很多人質疑梅在脫歐問題上“一團糟”,沒有戰略考量,也不知道脫歐後的英國究竟是什麼面貌。

  不過,據唐寧街消息人士稱,內閣閣員們強烈要求梅對脫歐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他們認為即使再次舉行全民公投,其結果也是脫歐陣營在大部分地區取得更大的勝利。因為之前預測的脫歐會造成經濟衰退並沒有出現,“越來越多選民現在傾向於與歐盟徹底了斷。”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