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大數據顯示人類消費行為威脅物種多樣性

2017年01月06日 13:34:3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 手機、汽車、傢具……這些商品背後的“代價”其實遠遠超過價格標簽上的數字。利用大數據分析得出的最新研究顯示,人類消費行為及其背後的全球供應鏈正在威脅全球生物多樣性,研究人員甚至已繪製出反映物種受威脅熱點區域的“世界地圖”。

  早前研究已發現,人類消費及商品供應鏈與全球生物多樣性遭受威脅密切相關,這類威脅至少有三分之一可歸因于國際貿易體系中的商品生産環節。

  在此基礎上,挪威科技大學博士後研究員丹尼爾莫蘭和日本信州大學講師金本圭一郎利用大數據分析,繪製出一組全球物種受威脅地圖。相關論文已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生態學和進化論》期刊上。

  研究人員重點關注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和國際鳥類聯盟列舉的6803種易危、瀕危、嚴重瀕危的陸地和海洋物種,並計算出由於具體哪個國家或地區的消費,以及哪些消費類別,而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哪些物種造成何種程度的威脅。

  以消費大國美國為例,其對全球商品和服務的消費所帶來的物種威脅幾乎遍及全球。其中,東南亞幾乎是全球海洋物種受威脅最嚴重的地區,威脅主要來自漁業、污染、海産養殖。此外,沿哥斯大黎加和尼加拉瓜的加勒比海岸,以及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附近的奧裏諾科河口海域等,海洋物種也深受美國消費帶來的威脅。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