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特朗普贏得超270選舉人票 正式當選美國總統

2016年12月20日 09:19:1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據美聯社消息,特朗普獲得的選舉人票數已超過贏得總統大選所需要的270票,正式當選美國總統。

  美國時間12月19日,美國538名選舉人將正式投票選出新一屆美國總統。由於在過往的大選中,選舉人投票只被當成是“走過場”,因此未受輿論普遍關注,但此次大選的當選總統特朗普爭議太大,反對陣營如今把選舉人視為最後一道防線,遊説“失信選舉人”把特朗普拉下馬。

  根據美國聯邦憲法和各州法律的規定,在11月8日選舉日,選民們並不是直接投票給共和黨提名人特朗普或者民主黨提名人希拉裏,而是投給本州的選舉人,再由這些選舉人在12月19日選出新一任總統,在國會宣佈投票結果後,共和黨人唐納德特朗普還是贏得了美國各州的超過贏得總統大選所需要的270票,正式當選美國總統。

  美國總統奧巴馬曾親自為全世界的“吃瓜群眾”作解釋。他説,選舉人制度是美國立國以來就開始實施的。最初設計目的是為了一是顧及小州的利益,二則是美國開國國父們仍有精英民主思想,對平民普選的判斷持有疑慮,因此設計了這“第二層關卡”,由各州的精英在參考選民意志基礎上,投出選舉人票,來決定選舉結果。

  但隨著歷史發展,這種制度引發不少爭議,比如此次大選,投給希拉裏的選民票就超過特朗普,但後者贏得的選舉人票卻比前者多,贏得大選。

  美國各州的選舉人數按照該州人口確定,但人口情況不斷在發生變化,各州選舉人數目卻沒有相應及時變化。這就導致贏得了選民,卻輸了選舉人的情況。在一些州,一張選舉人票代表的普通選民數可能差距很大,比如在地廣人稀的阿拉斯加,一名選舉人代表11萬選民,但在紐約州,則是這一數字的四倍。

  事實上,特朗普也曾經狠批選舉人制度“腐敗不堪”,但在贏得勝選後,他在謝票大會上改口讚颺颺這是能照顧小州的“天才”制度。

  選舉人由各州的共和黨及民主黨員選出,或由黨派領袖指定,他可能是該黨在該州的知名人士、或來自該黨派的州政府官員、也可以由總統候選人指定——如這一次,紐約州的選舉人之一就是希拉裏的老公,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

  兩黨在11月9日的選舉中贏得了多少選舉人票,就推出多少選舉人。選舉人的産生方式重穩妥和選舉人的個人身份,這就讓大規模“變卦”發生機率很低。

  選舉人的投票如何進行?

  當天,各州的選舉人將在州議會大廈集合,然後開始投票。每位選舉人手裏有兩張票——一張投給總統人選,另一張要投給副總統人選。

  投票結束後,選舉人要在“投票憑證”記好他的投票結果,然後將憑證分別郵寄到國會及國家檔案局,作為歷史檔案保存下來。

  選舉人必須遵循選民投票結果嗎?

  按美國國父的最初設想,選舉人團是應該“獨立”做出判斷的,這樣可以避免全民普選導致的“民粹”,但在實際的運作過程中,絕大多數情況選舉人都遵循了本州選舉的結果,誰贏了,就投給誰。一些州還以法律規定選舉人必須“忠誠”。

  有些州法律要求,選舉人的投票必須反映該州選民在大選日的投票結果;有些州要求選舉人必須把票投給本黨的總統候選人,“不效忠”的選舉人可以被罰款、或被取消投票資格、或由其他人取代。但在美國憲法的框架下,並沒有嚴格限制選舉人的投票方式。

  美國歷史上曾經出現不遵守該州普選結果、“變卦”的選舉人,又稱為“失信選舉人”(faithless elector)。不過,美國建國至今也只出現過100多位失信選舉人,從未影響到選舉結果。

  因此,選舉人投票雖被稱為“真正的總統選舉”,但其實也只是一個形式,因為結果早已在11月的全民普選中確定。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