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空氣覺醒”? 印度記者比較北京和德里空氣污染

2016年12月12日 13:56:08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港媒:印度記者比較北京和德里的空氣污染

  香港《南華早報》12月11日文章,原題:德里,讓中國的污染問題顯得不嚴重了從小在德里長大,我已對霧霾天空習以為常。富裕國家的僑居者肯定對北京的空氣抱怨不已,但我搬到北京最初的反應與大多數中國人毫無二致:把這些抱怨視作來自第一世界的誇張擔憂。中國和印度一樣,老百姓把污染天氣與沙塵暴等天氣現象聯繫在一起,而非污染。

  中國人對空氣污染的認知以及態度的轉捩點是2008年奧運會。在籌備期間重視基礎設施建設讓北京全年都陷入建築灰塵的籠罩中。許多外國記者對污染的報道甚至超過奧運會。北京的空氣品質成為中國政府是否願意改變“為經濟增長不惜犧牲一切”政策的試金石。

  北京的空氣污染是多種因素的産物。不利的地貌特徵進一步加劇了污染,在這一點上,北京與德里相同。此外,冬季的低溫也造就了逆溫層,冷空氣受到暖氣團的壓制,附著在上的污染物也被困在地面附近,這也同德里類似。當我以記者身份接觸中國的環境問題之後,我沒辦法不拿北京與德里的霧霾天氣做對比。奧運會留下的最重要環境遺産便是使人們認識到中國所面對的污染問題有多嚴峻。外國人在促使人們關注空氣污染的危害以及普及防污染方式方法上所發揮的作用十分重要,今後在德里同樣如此。

  最近,印度也頻現霧霾,但情況更糟糕。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的衛星數據,2010年至2015年,印度全國的PM2.5污染水準增長了13%,而中國同期則下降了17%。儘管有著“污染嚴重”的國際形象,但中國事實上已在應對空氣污染方面領跑其他亞洲污染國家。中國建立了地區監測協調體系,在大多數發電廠安裝了減少污染的高科技設備,還在大城市推出了限制汽車保有量的舉措。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將佔到能源總消費量的1/5。

  在多年忽視自身污染問題並落後於中國之後,印度也迎來了某種“空氣覺醒”。隨著今年冬天霧霾污染達到緊急狀態,污染問題最終得到了與腐敗、女性安全等問題同樣的重視。然而,根據北京的經驗,對於德里而言,由於監管的成效需要數十年才能體現,空氣狀況在好轉之前還會惡化。(作者帕拉維艾亞爾,王曉雄譯)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