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小北約”的開始?

2016年11月25日 09:54:27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雖然樸槿惠陷入“親信干政”的漩渦之中,但是韓國的外交與安保政策的調整卻沒有停歇,重啟談判不到一個月,日韓就簽署了《軍事情報保護協定》。

  儘管國內民眾多有反對,但是樸槿惠政府還是執意簽署,美日韓之間的情報交換網路就建立起來了,這意味著日韓之間的軍事合作邁出了關鍵一步,也是走向美日韓三邊軍事同盟關係的第一步。于韓國而言, 這一協定也“出賣”了韓國最重要的外交資産,那就是在各大國之間進行週旋的機會。以戰術甚至武器層面的安全來獲取戰略安全只是一廂情願,當東北亞戰略平衡被打破之後,韓國拿什麼來維護自己的安全與利益呢?

  可以説這次日韓之間的《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是以火箭的速度完成的,這也反映了樸槿惠的行事方式已經發生逆轉。日韓之間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可以説“水到渠成”,美國、日本都在推動這個事情,所謂大渠道就是要構築東亞地區的反導系統,建立東亞地區的美日韓的聯動;而水呢?主要是韓國政治的變化,尤其是青瓦臺的外交與安保政策變化。當年李明博也在推這個事情,但是臨近簽署的一個小時,退出了,因為民意反彈很大,李明博最終選擇了“尊重民意”,而樸槿惠總統即使面對7成左右的反對聲音,還是要簽署這一協定。可以説,這次是韓國主動要簽署這一協定,而不要把責任歸咎於朝鮮或者美國的壓力。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樸槿惠的安全與外交戰略就開始調整,甚至早于朝鮮第四次核子試驗。訪美歸來之後,樸槿惠緩和了與日本的關係,以區區10億日元就解決了慰安婦問題,從政府層面實現了日韓之間的和解,而枉顧民間的反對聲音。從這一點不能不看出,樸槿惠是有獨斷的意志和魄力的。當和平統一已經不可能的時候,韓國就放棄了和平與對話,而是採取了基於“朝鮮崩潰”的壓制政策,在朝鮮兩度核子試驗之後,韓國也就“順理成章”轉向了軍事戰略,而放棄了外交的週旋。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