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印媒稱抵制中國貨很幼稚 小販:沒中國貨節日也昏暗

2016年11月05日 09:10:15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參考消息網11月5日報道美媒稱,10月30日是印度一年一度的排燈節,這是印度最大的節日之一,其重要性相當於中國的春節。在長達5天的節日期間,印度人民家家戶戶都要在窗內窗外挂上綵燈,在室內佈置帶有印度教風格的新裝飾,大家還會穿新衣,在街上燃放鞭炮,並在走親訪友時送上帶有吉祥寓意的禮品。然而,今年的排燈節前夕,印度社交媒體發起了一場“抵制中國貨”的運動,號召消費者不去購買中國製造的任何商品,代之以印度本土的産品。

  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11月2日報道,在加爾各答市,一個印度教組織的成員甚至在街頭舉行了燒燬中國貨的抗議活動,儘管該活動中被燒燬的商品只有200來件燈具和小電子設備,但活動還是在印度媒體上得到大幅宣傳,並在印度消費者中産生了一定煽動效應。

  這場“抵制中國貨”的運動在印度各邦産生的影響不盡相同,按照《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的估算,印度總理莫迪的老家——古吉拉特邦——是活動的最主要參與地區,當地的中國製造商品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下降約50%。莫迪雖然沒有直接表示對“抵制”運動的支援,卻也在公開講話時希望民眾更多支援“國貨”。《印度時報》預計,“抵制”運動在農村地區影響有限,因為那裏的民眾很少使用社交媒體,而在孟買、新德里等大城市,中國産品的銷量將有20%到30%的下降。

  然而,在記者走訪的北方邦和旁遮普邦一些城市,排燈節熱銷産品的貨櫃上仍舊是中國製造的産品佔主流。勒克瑙(Lucknow)市小商販舒克拉(Shukla)向記者展示了自己貨攤上的綵燈,“都是中國産的,”他説,“中國生産的這些燈具價格是印度産類似商品的四分之一。”

  印度《經濟時報》(The Economic Times)連續幾日發文表示,“抵制中國貨”運動的最大受害者將不是中國廠家,而是印度批發商和零售商,因為這些印度商家早在三個月前就已經從中國進貨。

  印度一家行業協會主席納拉揚(Sat Narayan)向媒體抱怨:“中國産品不僅具有價格優勢,而且品種多樣。我們確實曾經尋找本土替代産品,但是,自從10年前開始進口排燈節商品之後,很多産品印度廠家已經不生産了,到哪去找替代産品啊?”

  舒克拉告訴記者,城裏的一些商家把“中國製造”的標簽外面覆蓋上“印度製造”或“日本製造”的貼紙,“但這也是自欺欺人,説到底,像綵燈、煙花、神像這類東西,印度廠家根本做不過中國的。你沿著這條街一家一家看過去,都是中國産品。要是沒有中國貨,我們的排燈節將是昏暗的。”

  印度《經濟時報》表示,抵制活動顯得很幼稚,因為這不會傷及中國。中印雙邊貿易從2000年的29億美元發展到2015年的720億美元規模,增長了24倍。中國已經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雙方的經濟合作正在向積極的方向發展。但中國對印度的出口額只佔到中國全部出口額的2%,而這些産品主要是家用電器和工業機械設備,排燈節的這些小商品根本只佔中國出口産品很小的一部分。而且。這類抵制活動不符合市場行為,最終不會成功。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