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英國“脫歐”須付200億歐元“分手費”

2016年10月19日 11:45:04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英國“脫歐”,須付200億歐元“分手費”(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10月12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稱,英國脫離歐盟需支付一筆高達200億歐元的“分手費”。

  分析認為,英國“脫歐”成本之高遠超預想,此前英國財政部等機構的分析並未充分考慮到解決歐盟預算義務問題所消耗的成本。雖然英國想以“巧脫歐”的方式謀求利益最大化,但在實現“脫歐”的道路上,將面臨巨大挑戰。

  英國主張——

  以理性方式謀求利益最大化

  根據歐盟相關法律,歐盟成員國如果想自行“離隊”,首先需啟動“脫歐”程式,即激活《裏斯本條約》第50條,並須在兩年之內與其他成員國完成談判工作,如果要求延長談判時間,則必須獲得歐盟其他27個成員國的一致同意。

  在10月初的英國保守黨年會上,英國首相、保守黨主席特雷莎梅宣佈,英國將於明年3月底前啟動《裏斯本條約》第50條,正式開啟“脫歐”程式。輿論認為,英國政府確定啟動“脫歐”時間等於為“脫歐”按下倒計時鍵。也有輿論分析稱,英國政府追求的是“巧脫歐”,即以理性方式謀求本國利益最大化。

  三個月來,英國內部一直在就“脫歐”方式進行激烈爭論,並形成了“硬脫歐”和“軟脫歐”兩大派。“硬脫歐”即完全切斷與歐盟的關係,徹底脫離歐洲單一市場,依照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與歐盟打交道;“軟脫歐”則以確保英國繼續留在歐洲單一市場為首要目標,作為代價,英國要向歐盟做出某些妥協,比如繼續支付歐盟預算,並接受高度的人口自由流動。

  英國外交大臣約翰遜稱,英國可以“達成價值高於越來越無用的歐盟單一市場入口的貿易協議”。他承認“脫歐”談判可能會超過《裏斯本條約》所規定的兩年時間,但有信心能夠達成有利於英國的協議。

  “脫歐”將對英國造成經濟、人才、投資等諸多方面的損失。分析人士認為,在與歐盟的談判中,英國將不會糾纏于既有模式,而將根據各個産業的實際情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硬脫歐”和“軟脫歐”都不能概括英國的真正立場,英國真正尋求的將是“巧脫歐”。

  歐盟立場——

  英國“脫歐”必須付出重大代價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歐盟問題專家貝格認為,200億歐元的“分手費”正在變成一場“大爭戰”。

  “巧脫歐”似乎只是英國人的一廂情願。因為,在英國脫離歐盟的方式上,歐盟毫不退讓。根據歐盟相關財政規定,英國如果脫離歐盟,有超過3000億歐元的共同支付責任需要算清,包括尚未上繳的預算撥款2410億歐元、退休金支付責任638億歐元以及其他支出承諾320億歐元。歐盟認為,200億歐元是英國作為歐盟成員國的財政義務,英國必須履約。

  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10月13日稱,英國無法從歐盟處得到任何比“硬脫歐”更好的條件,而“硬脫歐”會令英國損失慘重,英國最終或將改變主意,放棄脫離歐盟。圖斯克在演講中説:“英國‘脫歐’對我們所有人來説都是損失,這是殘酷的現實。但我的看法是,英國要麼是‘硬脫歐’,要麼是‘不脫歐’,揣測‘軟脫歐’沒有必要。”英國首相發言人14日對此回應稱,英國會遵從公投結果,忠於退出歐盟的立場,強調“英國人民已經下定決心,我們將繼續執行下去,推動英國退出歐盟,併為未來創造盡可能多的機會”。

  有媒體分析稱,圖斯克此番言論是在回擊英國“脫歐”陣營公投前誇下的“魚和熊掌兼得”的海口——既保持與歐盟成員國的貿易利益,又禁止歐盟移民進入、拒絕承認歐盟法院的權力。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茨此前在和特雷莎梅見面時也表示,歐洲議會絕對不會在移民問題上讓步,這也是歐盟委員會目前的統一立場。

  法國總統奧朗德近日發表講話稱,英國“脫歐”必須付出重大代價。奧朗德也警告歐盟必須強硬起來,“否則歐盟原則會遭受質疑,其他國家將認為脫歐只會撈到好處,而沒有任何規則限制。”

  觀察人士認為,儘管英國在“脫歐”時間和方式上都算計得很精明,但英國政府要想按所期望的那樣順利完成“脫歐”並不容易。“巧脫歐”實際意味著英國既要拿回權力,又想繼續享受歐洲一體化好處。但在與歐盟的談判中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這一目標,還很難確定。儘管英國方面強調英歐互有需要,維持英國在歐洲共同市場內的零關稅對雙方都有好處,但這能否得到歐盟方面的認同仍然存疑。而與歐盟的經濟博弈一旦失敗,英國企業將遭受損失,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也會受到危害。

  本報駐英國記者 黃培昭 本報駐比利時記者 許立群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