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英大兵“人道處決”伊拉克傷兵 稱不忍見其受苦

2016年10月17日 07:00:36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原標題:英大兵 “人道處決”戰俘被查

  一名英國電視名人、精銳特種部隊原中士在一本書中披露自己在戰場上不忍看見伊拉克傷兵受苦,從而對他們實行“人道處決”。這起殺俘事件在英國引發爭議,英國軍方開始調查,一些人和媒體則為他的行為辯護。

  “人道處決”

  當事人科林麥克拉克倫曾在英軍特種空降部隊(SAS)服役,兩次前往伊拉克戰場服役。

  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不久,他隨部隊前往伊拉克與敘利亞交界地區執行任務。英軍在當地招募了一些伊拉克人,協助英軍與伊政府軍作戰。

  這些雇傭兵在一條通往敘利亞的公路上設置檢查站,堵截出逃的政府軍士兵,同時也作為誘餌,引誘暗藏的伊軍露面。一天,埋伏在公路兩側高地上的英軍士兵發現3輛伊軍車輛駛向檢查站後,通知雇傭兵撤退並用反坦克導彈向伊軍開火。伊軍車輛中彈起火並爆炸,英軍狙擊手狙殺四散奔逃的伊軍士兵。

  麥克拉克倫告訴英國《每日郵報》,他和一些英軍士兵駕車衝到檢查站,發現一些伊軍傷兵。英軍用止血帶救治一些伊軍傷員,但是其中3人傷勢嚴重,“已經奄奄一息”。

  “其中兩人內臟流出,另一個人的四肢只剩一肢。快則數分鐘,慢則一兩個小時,他們就會死。”他説。

  “他們求我們這樣做(開槍),因為他們非常痛苦。我們也知道,換了是我們,也會提這樣的要求。”

  於是,麥克拉克倫與一些英軍士兵開槍,打死了這3名伊軍傷員。麥克拉克倫在書中寫道:“特種部隊立即結束了他們的痛苦而不是讓他們悲慘地慢慢死去。”

  “我並非樂意殺死這些士兵,但是我不得不幫他們解脫痛苦,我不想他們繼續受折磨”。

  英雄還是罪犯

  在戰場上處決敵方傷員違反英國軍法和國際法,即使“人道處決”也屬違法行為。

  英軍先前有過類似案例,但判決結果不一。海軍陸戰隊士兵亞歷山大布萊克曼因2011年在阿富汗殺死一名受傷的塔利班武裝人員,被判處終身監禁,至少10年不得假釋,後來減為8年。

  另一起案件發生在1982年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戰爭中。根據英方調查,一名阿根廷戰俘在一次意外爆炸中身上著火,看押他的一名英軍中士試圖施救未果而不忍心看對方活活燒死,於是開槍。數月後,英軍調查人員認定這名中士無罪。

  麥克拉克倫的案子在英國也引發爭議,一些人和媒體為他受調查“抱不平”。

  從伊拉克撤軍後,英國調查伊拉克平民有關駐伊英軍違反人權行為的指控。截至今年3月底,調查團調查了1374起案件,相關指控涉及虐待、失蹤和死亡等。其中,326起案件達成和解,英國當局支付的賠償金總額達2000萬英鎊(約合1.6億元人民幣)。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本月4日宣佈,英國將援引歐盟法律中特別條款,在特定時期暫停履行《歐洲人權公約》義務,從而使英軍士兵避開在海外戰事中可能面臨的人權官司。按照英方説法,大批英國軍人遭到“誣告”。

  人權組織和法律界人士批評英國政府,認定這一做法逃避責任,在人權問題上採取雙重標準。

  英國今年7月發佈拖延已久的伊拉克戰爭報告,把英國參加伊戰歸因于“有瑕疵”的情報和評估以及時任首相托尼布萊爾政府盲目追隨美國。報告未明確認定英國出兵伊拉克屬於“非法”。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