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華裔成美大選中增長最快政治力量

2016年10月15日 08:28:47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時下激烈進行著的美國大選,牽動著美國國內各界及國際社會的神經。作為美國社會有機組成部分的華裔,也愈加重視捍衛自身利益,選舉參與度前所未有的提升,正成為美國政治中增長最快的選舉群體之一。華裔手中的選票,不僅成為民主、共和兩黨總統候選人青睞的“香餑餑”,而且包括華裔在內的亞裔,至少在31個國會選區能夠發揮“左右選舉結果”的重要作用。

  華裔參政熱情前所未有

  美國之音援引美國“亞裔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執行主任、“特朗普競選亞裔委員會”顧問委員李忠剛的表態報道稱,華裔對今年美國大選所表現出來的參與熱情是前所未有的。

  據報道,當地華人組織參與了“助選團”。一些華人精英紛紛發聲,鼓勵華裔多參與政治,提高自己的影響力。美國華人聯合總會與美國華人政治聯盟等,還舉辦了總統大選及加利福尼亞州提案説明會,倡導華裔積極投票,為維護自身權益參政議政。

  華裔今年參政熱情的高漲,與近年來接連發生的一系列涉及華裔的事件有著密切的關係。

  首先是加州的“入學平權法”事件。2014年,加州提出限制亞裔入學比例的法案,要求將該州公立大學現佔約40%的亞裔學生比例,強行降至與亞裔在加州15%的人口比例一致,以提升非裔和拉丁裔的升學率。如果該法案得以通過,當地60%左右的亞裔學生的受教育機會將被剝奪。該案隨即在當地華人社區引起強烈反彈。在全美華人聯合聲援下,該案最終被撤回。

  其次是紐約的華裔警察梁彼得案。梁彼得在一次執勤中因槍支走火導致一名黑人青年中彈身亡,他也因此被指控“過失殺人罪”。這一事件牽動了廣大華人的心,他們在全美幾十個城市和地區掀起了聲勢浩大的聲援與抗議活動,不做警察暴力引發的種族衝突的“替罪羊”,呼籲司法公正。

  再次是接連發生的因“種族形象定性”而將華裔指控為間諜的事件。其中,曾就職于費城天普大學的郗小星教授一案更備受關注。事發的某天早晨,12名聯邦調查局幹員,突然來到他家,並拿槍對著他。他們把他帶到聯邦調查局總部,指控他犯有間諜罪。如果罪名成立,他將面臨80年監禁,還要交納100萬美元的罰金。郗小星的案子在當地媒體被廣為報道,對他的生活、名譽和工作造成了惡劣影響。但經過幾個月的調查,聯邦調查局並未找到指控他的證據,隨即不得不撤銷了所有指控。

  最後,圍繞著移民等政策的爭論也牽涉到了華人的利益。據報道,目前,美國家庭簽證申請表積壓嚴重,達到430多萬件,其中40%是亞裔的海外親屬提交的申請,導致許多家庭幾十年來都無法團聚。儘管如此,這種情況仍沒有出現能夠解決的跡象。

  將成華裔參政關鍵年份

  傳統上,亞裔一直是美國總統大選中“被遺忘的群體”。有關數字顯示,在2012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中,亞裔參與投票的比例比非裔、拉丁裔以及非拉丁裔白人都低,只有47%;而非裔達到66%,拉丁裔也有48%。

  此外,美國主要政黨候選人往往也很少主動聯繫亞裔。調查顯示,在2012年的選舉中,69%的亞裔表示,沒有人為大選的事宜主動聯繫過他們。2014年的相關調查也顯示,共和黨聯繫過的亞裔選民僅為24%,而民主黨主動聯繫過的亞裔也只有三分之一。

  儘管如此,分析認為,包括華裔在內的亞裔是美國政治中增長最快的選舉群體,未來將發揮重要作用。

  據有關數字,在過去10年中,亞裔選民登記投票的人數翻了一番,從200萬人增加到400萬人,其中華裔的選票約佔100萬張。

  在一些被稱為立場變化不定的搖擺州,亞裔的作用尤為突出。例如,在內華達州,亞裔佔當地人口的近10%;在弗吉尼亞州,亞裔人口占到6.2%。

  加利福尼亞州聯邦眾議員邁克本田認為,今年這一大選年可能會成為華裔參政的關鍵年份,比如包括華裔在內的亞裔,至少在31個國會選區能夠發揮“左右選舉結果”的重要作用。

  積極參與為華裔爭權益

  今年的美國大選,美國國內的主流輿論將之稱為“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選舉,希拉裏和特朗普都是歷來最不受歡迎的總統候選人。

  有分析稱,對投票給希拉裏還是特朗普的許多人來説,並不意味著他們支援她或他,而只是為了避免“不是另一個人”的結果。

  據報道,華人以往多傾向於支援民主黨,參政的華裔也主要集中在加州、紐約、馬利蘭等東西兩岸支援民主黨的藍色州。但是,在今年的大選中,各地華人尤為重視的不是支援民主黨還是共和黨,也不是支援希拉裏還是特朗普,而是通過參與選舉為華裔爭取應該獲得的權益。

  美國“亞裔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執行主任李忠剛就表示,一些華裔的最終選擇,主要來自三方面的考慮,即安全、教育、與對社會文化變化的擔憂。

  報道稱,近年來,華人餐館業主和小商業主受到的安全威脅越來越多,而同性婚姻、男女同廁等問題也困擾著許多華裔。此外,入學和就業中的“平權政策”,也在事實上以“壓制”包括華人在內的亞裔為前提。今年6月,奧巴馬就敦促30多家矽谷高科技公司承諾多招聘非裔和拉丁裔,這等於是降低亞裔的就業機會。當前,矽谷高科技公司中的程式員多數是華人和印度人。

  社交媒體成為重要平臺

  據美國僑報網報道,微信等社交媒體正成為華裔在美參政的重要平臺。他們基於地理位置,或者職業,或者社交圈子等,建立起一系列的“群”,隨時交換選舉資訊和意見。

  線上交流和聯絡,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華裔克服了一些不利條件,包括語言障礙等,正快速地匯聚和放大著華裔的聲音。

  有報道稱,走在通過微信等社交媒體參政新潮最前沿的,大多是近20年來來到美國的華裔移民。他們許多人都受到過良好的教育,更能適應美國社會的變化。

  華盛頓一家華文媒體負責人傑伊宋在一次華裔助選辯論會上表示:“我們必須感謝微信等社交平臺,它讓美國華裔掀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參與總統選舉政治活動的熱情。”□ 本報駐美國記者 陳小方

[責任編輯:黃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