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獲諾獎 其研究可以使人更長壽

2016年10月04日 06:41:54  來源:錢江晚報
字號:    

  北京時間10月3日17點33分,在瑞典卡洛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大廳,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委會秘書長托馬斯佩勒曼宣佈:將2016年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表彰他對細胞自噬機制的發現。

  當組委會在現場連線大隅良典時,這位教授獲知得獎,意外之感透過電話傳來:“我很驚訝!我正在我的實驗室。”

  看到大隅教授的近照後,圍觀群眾也很驚訝:“哦媽呀,宮崎駿得諾獎了!”20世紀40年代生人,三七分白髮、絡腮白鬍子、只留兩彎眉毛是黑色的。大隅教授和日本著名動畫導演宮崎駿的距離,只有一副眼鏡——前者搭配的是內斂的無框眼鏡,後者則是黑框的。

  細胞自噬到底是什麼

  吃飯要吃七分飽找到依據

  為什麼大隅教授會成為今年的獲獎者呢?我們先來看看他研究的細胞自噬到底是什麼。

  所謂自噬作用,是指細胞在應對短暫的生存壓力時,可通過降解自身非必需成分來提供營養和能量,從而維持生命。相應地,自噬作用也可能降解潛在的毒性蛋白來阻止細胞損傷,或是阻止細胞的凋亡進程。然而自噬並不總是良性反應,它更像是在走投無路時進行的一場豪賭。

  當然,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説,更關心這些研究會給我們今後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

  通俗地理解,就是能使人更長壽。近年來,細胞自噬受到熱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其與疾病的關聯,首當其衝是衰老。

  “簡單點説,我們中國人常説的吃飯要吃七分飽,其實通過研究細胞自噬,這個理論是很有道理的。”浙江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主任劉偉説,七分飽可以讓細胞自噬,維持細胞的代謝,從而讓人更長壽。

  另外,細胞自噬的研究對於治療帕金森症在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都有幫助。2013年的一項研究就指出一種與細胞自噬作用相關的基因若出現異常,會導致一種罕見的腦病。

  接下來,就是細胞自噬與腫瘤的關係了,近年來大量的研究表明,自噬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許多調節自噬的藥物被用於臨床腫瘤治療的研究中。雖然到目前為止激活細胞自噬來預防腫瘤發生的直接臨床依據稍顯不足,但自噬在腫瘤早期發生過程中的抑製作用已被廣泛證實, 因此適當地提高基礎自噬水準可能成為未來腫瘤預防的重要措施。

  他對中國充滿了感情

  曾到訪過浙大的生化實驗室

  作為同樣從事細胞自噬研究的同行,浙江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主任劉偉獲知大隅教授得獎後,在電話那頭跟錢報記者説的第一句話是:“太興奮了,太興奮了,太興奮了!”

  在他看來,這是對大隅良典一次眾望所歸的肯定。不管是大隅良典的弟子們,還是世界上其他的細胞自噬學者,大家都愛用“grandfather(祖父)”稱呼大隅良典,因為他是這個領域的宗師級人物,另外,他的標簽之一就是“慈祥”。

  劉偉和大隅良典第一次見面在2004年,那時候劉偉正在美國讀博士後,大隅良典被邀請到劉偉所在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做交流。

  “他的話不多,説話的時候慢悠悠的。”劉偉回憶,“他的口音很重,就是大多數日本人説英文的那種口音,但是特別慢條斯理。”

  最彰顯宗師級實力的,是大隅良典的PPT,展示了自己用酵母進行的細胞自噬研究,他做的酵母動態變化的動畫,真是太漂亮了。當時還不知道什麼是細胞自噬的劉偉,被震撼到了。

  2007年,劉偉回到國內,研究方向也基本確定為細胞自噬方面,現在國內幾位研究細胞自噬的專家,也差不多是那時候回國確定研究方向的。

  就這樣,中國的細胞自噬研究才被帶動了起來。所以説,大隅良典與中國的細胞自噬研究關係匪淺。

  這之後不久,劉偉和幾位同道開辦了一場“中國細胞自噬研討會”,他給大隅良典發了電子郵件,希望他能參加,“沒想到他真的答應來了。”對這件事,劉偉用“心存感激”來形容,“因為當時中國的細胞自噬研究還在一個很低的水準,而他代表世界的巔峰狀態,這是一種願意‘下嫁’的姿態,沒有他的支援,中國的細胞自噬研究不會發展這麼快。”

  大隅良典對中國深懷感情,非常積極地推動中日科學的交流,2010年起,以大隅良典為主,中日科學家聯合發起了中日細胞自噬會,“中國這邊有五六個實驗室,日本那邊有五六個實驗室,每年在中日兩國輪流舉辦。”劉偉説,他帶領的實驗室同樣也位列其中。

  2010年前後,大隅良典來到了劉偉在浙江大學的實驗室,他和劉偉的學術交流甚至都能用“掏心窩子”來形容了。

  “他那一次給了我好多他做好的PPT,其中有很多重要資料甚至都還沒有發表過。”劉偉又一次被這位“慈祥的老爺子”震驚到了,在學術界,這並不是一件常見的事情,“沒有發表的資料,很容易被別人複製,但他根本不在乎這點,對我們就像對待他在日本的那些弟子一樣,毫無保留。”

  在劉偉看來,大隅良典的層次已經遠遠超過一般研究者了,“就像父親那樣的存在,他希望我們的研究都能有發展,希望細胞自噬領域有更大的進展,所以把他的研究成果沒有保留地給了我們。”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