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在南海問題上,新加坡為何頻頻“出頭”?

2016年09月29日 09:36:43  來源:海外網
字號:    

  近日,有媒體報道,在日前結束的第17次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中,新加坡等極個別國家不顧眾多國家明確反對,堅持要求在會議成果文件中強化涉南海內容。新方近日表示有關報道不符合事實,毫無依據。中國外交部在回答該提問時指出,極個別國家堅持要求在成果文件中片面渲染有關涉南海內容的事實“很清楚”。與此同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正在日本進行為期四天的訪問,多家日媒報道雙方將會在新馬高鐵與南海問題上進行商討,而這些都與中國的國家利益息息相關。

  近段時間以來,新加坡似乎正在扮演一個“不太友好”的角色。今年4月,中國外長王毅與汶萊、寮國、柬埔寨達成四點共識後,新加坡批評中國此舉是分化東盟。6月,中國東盟特別外長會議後,新加坡又單獨發表具有明顯傾向性的聲明。7月,南海仲裁案結果出爐後,新加坡明確表達了對該結果的認可。8月,李顯龍在訪美期間呼籲有關國家尊重仲裁結果。

  在菲律賓、越南等南海相關國家都開始低調處理南海仲裁的情況下,新加坡卻頻頻“出頭”,實在是耐人尋味。中國與新加坡之間的貿易近年來迅速地發展,新加坡也是與中國貿易總額最大的東盟成員國 ,2013年中國超過馬來西亞,成為新加坡最大貿易夥伴。2015年,新加坡接棒泰國成為中國-東盟關係的“協調國”,為期三年。最初外界普遍認為,新加坡與中國的密切聯繫,將會對中國-東盟關係發揮更大建設性作用。然而,新加坡卻將太多新加坡自己的立場放在“協調國”的角色上,中方也多次向新加坡指出這一點。今年8月在滿洲裏召開的中國與東盟國家高官會上,中國副外長劉振民直接點名新加坡不是南海當事方,希望其在不介入南海的情況下推動中國與東盟合作。G20峰會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李顯龍時強調,在涉及雙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理解和尊重。中國總理李克強出席在寮國舉行的第十一屆東亞峰會上與李顯龍會晤,希望新加坡作為中國-東盟關係協調國,繼續為推動中國-東盟關係深入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

  新加坡如此三番對中國“生事”,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深圳大學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呂元禮對海外網表示,新加坡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出於國家利益考慮。新加坡對於國際社會的理解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而新加坡就是最小的“蝦米”。作為一個小國,要想獲得生存,首先要做的就是傍“大魚”,美國就是新加坡最理想的“大魚”。一方面美國是當今世界的頭號大國,另一方面,兩國交往的歷史較長,今年是美新建交50週年,雙方在價值觀、政治經濟制度等方面較為接近,所以新加坡傍起美國來會比較舒服。而新加坡在南海問題上的表態,有助於美國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以此可以換來美國的保護。

  新加坡雖然是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小城邦,但是一直強調自身是一個多元種族國家,因為身處於印尼與馬來西亞兩個大的穆斯林國家之間,使其必須要注意多元種族問題。立足東盟,致力維護東盟團結與合作、推動東盟在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是新加坡外交的重要原則。在南海問題上向中國“生事”,使新加坡避免了在東盟國家內部受到排擠,維護自身生存。

  其次,呂元禮指出,新加坡特別重視對國際大事進行表態。早在九十時代,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就指出,新加坡必須要針對事件表明立場,否則將會喪失國際地位。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則稱李光耀的表態是新加坡的核心立場,至關重要,並將之形容為“道德制高點”。新加坡一直重視自身在東盟國家內部的地位問題。在東盟國家之中,印尼經濟發展較為落後,而且其經濟模式沒有競爭力,馬來西亞也同樣如此,都很難擔當地區領導者。新加坡的經濟發展模式無疑是東南亞國家中最具競爭力的,是東南亞的經濟中心,既是貿易中心又是服務業中心。而且,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後,新加坡率先走出困境,經濟治理和國家秩序也都井然有序。所以,新加坡是東盟最有資格、有能力擔當區域領導者,但是新加坡是一個小國,所以不得不避嫌把區域領導者的名號讓給經濟最具潛力的印尼。新加坡之所以要在南海問題上表態,就是要彰顯出新加坡是東盟國家中“有實無名”的領導者,這是新加坡國際地位的體現。

  最後,新加坡作為一個小國生存必須要依賴三大要素,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新加坡作為一個小國,與大國進行直接正面衝突是不可想像的。雖然新加坡在國內實行“毒蝦策略”,重視武裝建設,但仍然不具備利用武裝力量解決衝突的能力。充分利用現有的國際秩序解決國家衝突是新加坡最務實的出路,新加坡也一直奉行務實的外交政策。新加坡之所以對南海仲裁表示認同,是因為新加坡自身就是國家海洋仲裁的獲益者。在柔佛海峽東部有一座白礁島,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一直對白礁島的主權歸屬存在爭議。2008年05月23日,設在荷蘭海牙的國際法庭對備受關注的白礁主權歸屬問題作出裁決,稱新加坡贏得白礁島主權。因此,作為一個依賴國際秩序的小國,同時又是國際海洋仲裁的獲益者,新加坡自然也會對南海仲裁表示認可。

  新加坡在南海問題上的一系列表態確實損害到中新關係,但還遠不至於就此看衰中新關係。中國自2013年以來就是新加坡的最大貿易夥伴,新加坡也是中國在東盟國家中的最大貿易夥伴。在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中,新加坡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蘇州工業園區與中新天津生態城成為兩國經濟合作的典範。此外雙方在區域經濟合作、RCEP談判都有著緊密的聯繫。新加坡在外交關係上一直奉行“經濟至上”,中新經貿聯繫密切,兩國關係不至於過分惡化。而且新加坡也一直奉行“大國平衡”策略,主張在亞太建立美、中、日、印戰略平衡格局,採用“遠交近親”的策略。新加坡不會在大國之間進行“選邊站隊”,只是要看其如何在大國間進行平衡。

  (文/李鵬宇,深圳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呂元禮為本文提供了專業意見)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