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美國爆發“黑人的命很重要”運動 民眾要求消除恐懼

2016年09月26日 07:03:5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在美國,涉槍案件以及由此引發的騷亂越來越常見,天天有槍擊,月月有抗議。而警察在執法過程中槍殺非洲裔的新聞屢見不鮮。不過,此次夏洛特警方擊斃斯科特事件與以前有幾點重要區別。和以往槍擊案多半是白人警察槍殺黑人嫌犯不同,涉事警官是一名非洲裔,不願公開視頻的警察局局長也是黑人。此外,原來因類似事件引發騷亂的大多是非洲裔人口特別多或治安很差的地區。而夏洛特市是美國東部僅次於紐約的第二大金融中心,治安狀況良好,很少出現種族對立事件。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稱,夏洛特市持續的抗議反映出了人們怒火中燒:不公平,種族不平等,經濟不平等。在這裡,銀行大樓的尖頂直插雲霄,錢可以輕鬆地賺到,城市擠滿了接受過大學教育的年輕人,25%的家庭收入每年超過10萬美元,是美國收入最高的地區之一。但是現在,警察槍殺黑人事件一下子粉碎了夏洛特高收入經濟所包裝出來的輝煌形象。黑人在表示他們的失望和憤怒,不僅是為了又一名黑人死在警察之手,而且是指向不平等。夏洛特市長羅伯茨稱,“一種越來越強烈的感覺認為我們有種族不平等和種族分裂的歷史,而且在教育和經濟機會方面,甚至住房和使用公共資産方面也是如此。”

  美國民眾發起“黑人的命很重要”(也譯為“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認為佔美國人口13%的黑人卻佔到被警察槍殺者的四成,這是對黑人的不公平。但也有分析認為,由於美國槍支氾濫,而且黑人犯罪率也遠高於其他種族,因此與警察衝突的幾率肯定很高。

  “黑人的命很重要”,法新社稱,在夏洛特市的示威遊行中,示威民眾高呼這一口號,並稱“無公道,不和平”。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美國多地由於類似事件頻頻引發騷亂的原因。自從2014年8月密蘇裏州黑人青年布朗被警察射殺至今,兩年多來,“黑人的命很重要”成為席捲美國和西方的政治運動。不久前,該運動英國分部甚至佔領倫敦機場,抗議航空業造成氣候變暖,他們稱黑人和他們居住的非洲等地區是全球氣候變暖的更大受害者,因此“氣候變暖也是種族歧視”。

  《華盛頓郵報》稱,僅2015年就有986名“平民”死於警察槍下,這一數字是過去10年年平均數的兩倍還多,其中非洲裔被警察槍殺約佔四成。值得注意的是,非洲裔總人口在美國只佔約13%。該報道認為,佔美國人口13%的黑人卻佔了被警察擊斃者的4成,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平。

  不過,有分析稱,在美國黑人通常比其他種族更多從政府福利中獲益。《華盛頓時報》2012年曾報道,奧巴馬任總統後,美國2011年的福利支出比2008年跳升32%,每年比之前約多支出近2000億美元。低收入階層比例更大的黑人的福利已大幅提高。

  實際上,在美國,許多法律和政府規定都對非洲裔有優待。如公司招工,若眾多申請者有一個黑人,通常優先錄用;名校招生,黑人分數線遠遠低於華人和白人,反而優先錄取。美國的宣傳畫和廣告(正面宣傳),只要是兩個人以上,其中一人通常是黑人。

  為何黑人被警察射殺的比率高?在美國CBS的專訪節目中,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曾稱,“黑人社區中暴力太多了”。根據FBI的統計,在美國75個最大的縣所有被控告的案件中,黑人被控告的比例遠遠高過黑人所佔的人口比例,搶劫案中佔62%,謀殺案中佔57%,攻擊案中佔45%。在今年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民主黨籍的密爾沃基市警長克拉克被邀請演講,他稱,“所有人的命都重要,法治應高於一切。沒有任何個人或群體,即使他們在抗議不公,也不能淩駕於法律之上”。

  福克斯新聞稱,對於世界大多數人來説,夏洛特市都算是“女王之城”。那裏沒有傳統上的貧民區,綠樹掩映的道路之後是大片公寓房中的廉租房,這也是斯科特住的地方。對此條件,生活在這裡的黑人居民接受採訪時仍不滿地稱,她經常看到一隊隊警察進入住滿黑人和拉美移民的社區,這是為了“顯示他們的武力,尋找他們經常找不到的嫌犯。我們需要消除這種恐懼。這是一種荒謬的恐懼。”不過,也有分析稱,在許多黑人聚居的高犯罪率地區,人們通常更期望能有更多警察巡視。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