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70歲當總統靠啥?未來窮人富人壽命能差一倍?

2016年09月22日 10:00:09  來源:澎湃新聞網
字號:    

  30年前,裏根當選為美國總統的時候是69歲。30年後的今天,在美國總統大選候選人陣營中,候選人整體“老齡化”也是美國國內最近在討論的熱點議題。

  在民主黨陣營,如果希拉裏當選,她將和裏根一樣,當選總統的時候為69歲。在共和黨陣營,特朗普能成功的話當選總統的時候也將有70歲。

undefined

  為什麼有些人年近古稀還能當總統,有些人沒到花甲就提前退休?除了遺傳、生活習慣這些常見健康保健詞彙,還有一點,想讓人否定都不行,那就是——有錢。

  前段時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負擔研究團隊和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測量與評價研究中心(IHME)合作開展的“中國1990至2013年分省死因別死亡率研究”研究成果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研究顯示,上海、天津、北京、浙江、香港和澳門預期壽命在全國最高。

  報告説,壽命的地區差異體現了中國經濟增長乃至收入與衛生水準的不平等。研究者稱,中國的地區發展差異以及衛生資源供給的失衡是目前中國衛生系統面臨的巨大挑戰。當然,這種貧富差距造成的壽命長度不同並不只是發生在中國。

  美國科普雜誌《發現(Discover)》曾經提出一個新問題:如果未來高科技成果讓富人的壽命幾乎是窮人的兩倍,我們會不會接受?《發現》的編輯琳達瑪莎(Linda Marsa)曾經撰文稱,美國貧富壽命差距現在是12.2年,大學畢業的白人男性和女性預計壽命分別為80歲和84歲,高中以下學歷的白人男性和白人文盲女性分別是67歲和73歲。

  貧富差距在壽命方面也體現得越來越明顯,富有群體可以選擇犯罪率較低、醫療條件更好的環境生活,他們得到的食品與營養補給也更到位。文章引用南加州大學老年病學家卡布芬奇(Caleb Finch)的説法,將這類富人稱為“健康精英”。芬奇(Finch)説,這類人更有可能有時間鍛鍊,做強身健體的運動,生活習慣良好。而窮人更容易患病,由於居住在人口密集地區,一旦周圍有人生病,也可能傳染其他人。這種健康的兩極分化差距還會擴大。

  不過文章還稱,哈佛大學的遺傳學家大衛辛克萊爾(David Sinclair)透露:“現在有多種複合物在實驗室接受測試,它們能極大地延緩衰老,推遲糖尿病、癌症和心臟病發作。”

  辛克萊爾舉了個神奇的例子,説哈佛最近的實驗發現一種逆轉細胞衰老的化學物質,用老鼠實驗一週後,年長的老鼠體內組織就像才六個月大的老鼠,這樣驚人的逆生長速度讓科學家震驚。因為那相當於讓60歲的老者像20歲的年輕人那麼健康有活力。研究人員希望能很快進行相關人體實驗。

  《發現》的上述文章提到,今年年初,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哈佛的另一支研究團隊各自宣佈,幼鼠的血液使年長老鼠的肌肉與大腦都變年輕了,血液中的蛋白質是這種“返老還童”的催化劑,可能有助於研製傳説中的“長生不老”藥。

  文章還提到,對百歲老人的廣泛研究顯示,這些壽星能長壽並不是因為比常人生活習慣更健康,也不是人生態度更積極,主要得歸功於基因。所以,科學家正在篩選數百萬DNA標記物,從中找出百歲老人體內細胞中攜帶的長壽相關基因組。今後有望通過模擬那些長壽基因研發抗衰老藥物。

undefined

  文章認為,未來50年裏,長壽科研方面的進步可能極大地延長人類壽命,90歲也不再算高齡。如今四五十歲年紀的人可能就是這種顛覆性科學進步的受益者。現年44歲的辛克萊爾預計,依靠神奇的抗衰老藥物真正延年益壽“可能在我有生之年成為現實”。也就是説,如果買得起延年益壽的高價新藥,今後健康的高齡老者平均壽命會達到120歲甚至更高。

undefined

  但是,考慮到衰老並不屬於醫療保險承保的疾病,高價長壽藥的買家也只有可能是富有人士,所以,説富人的平均壽命以後會比窮人高一倍也不算誇大其詞,以上壽命差距的預測就更有可能實現。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