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吳士存接受《環球時報》獨家專訪:揭秘與菲律賓總統特使談南海“破冰”
編者按:8月12日,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在香港與老朋友——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前駐菲大使傅瑩和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會面後回國,並向杜特爾特總統彙報收穫。圍繞著南海局勢和這次特殊“點名會面”的內幕,《環球時報》記者在8月底參加由南海研究院主辦的第14屆海峽兩岸南海問題學術研討會時獨家專訪吳士存院長。吳士存強調裁決對菲律賓來説就是“空頭支票”,但南海的穩定只能靠我們自己,南海建設必須形成正常防衛能力和威懾力。
杜特爾特沒指望能在任內解決南海問題
環球時報:為什麼菲律賓總統特使、前總統拉莫斯點名要見您這位老朋友?
吳士存:拉莫斯説到香港見見老朋友,第一個就點了我,其實感覺挺吃驚的。我與拉莫斯交往始於上世紀90年代末。當時他和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日本前首相細川護熙倡議成立類似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亞洲論壇”,也就是後來的博鰲亞洲論壇,在籌備過程中我們認識了,並漸漸成為朋友。後來他又擔任博鰲亞洲論壇的理事長,當時我是海南省外事僑務辦主任。
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2014年開始,中國南海研究院創辦博鰲亞洲論壇南海分論壇,前兩屆分論壇拉莫斯都參加了。他在會上提出,本地區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領土和海洋劃界爭議,而是貧困、饑餓等問題,本地區國家之間應該提升互信、致力於解決全球面臨的威脅,應該把注意力從爭端轉移到合作上。在這些問題上,我們有共識。中菲關係受到南海問題以及仲裁案最終裁決的影響,在阿基諾三世任期內,中菲關係幾乎停滯不前,甚至有所倒退及惡化。所以這次,拉莫斯受現任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的委託,擔任中菲對話的特使,來見見老朋友,試探試探,希望推動兩國關係恢復正常,任務非常艱巨。
我8月11日上午和拉莫斯見面,沒有涉及仲裁的事。這也多少出乎我的意料。拉莫斯很聰明,他本人反對將中菲南海有關爭議訴諸仲裁,而且他知道他的任務是“破冰”,倘若談起仲裁,肯定是各説各話,難以達成共識,因此,乾脆避開仲裁,只談中菲關係如何改善。如赴菲律賓旅遊、菲律賓農産品進入中國市場等話題。在漁業領域,拉莫斯提到菲律賓有一個靠在黃岩島附近海域捕魚為生的4萬人口的小鎮,中國不允許他們到黃岩島附近海域捕魚“影響”了漁民的生計。我告訴他,我們明確表示,為了保護黃岩島海域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瀕臨滅絕的珍稀物種,不僅不讓菲律賓漁民進入相關海域捕魚,連中國漁民也不允許進入潟湖捕魚。同時,我們提出其他解決途徑,中國擁有先進的近海養殖技術,可以幫助菲漁民從依靠傳統捕撈過渡到海洋養殖,並以此維持生計。另外,我們也探討了在南沙其他海域進行大範圍漁業合作的可能性。但是假設中菲雙方能夠達成共識,如果未來中國向菲律賓漁民開放黃岩島12海裏之外或者其他海域的捕魚活動,那必須要以菲方承認中國對黃岩島及相關海域的主權和管轄權為前提。不可能再像2012年4月之前,那時候儼然菲律賓成了黃岩島的“主人”,中國漁民到黃岩島附近海域就會被菲律賓武裝抓扣或驅趕。在這個問題上,拉莫斯沒有否認。
環球時報:拉莫斯這次“破冰”之行會産生什麼連鎖反應?比如最近菲方或杜特爾特的表態有沒有改變?
吳士存:會談後,我們以私人身份簽署一份公開聲明。所談內容也可以説是以個人身份、非官方達成的某種共識和承諾。拉莫斯告訴我,8月12日要飛往達沃市,向杜特爾特彙報在香港的收穫。當然,我們也希望拉莫斯本人能訪問北京。
談到南海仲裁案的裁決,菲律賓總統一任只有6年,不能連任,所以杜特爾特也沒指望能在任內把南海問題解決掉,事實上也解決不了,所以,他該怎麼辦?杜特爾特在當選前和當選後的公開講話有自相矛盾的地方,那是因為他受到國內外各方面勢力的牽制。從外部説,美國和日本並不希望菲律賓和中國改善關係;在國內,阿基諾三世等親美政治勢力的影響還在,這些人也會阻撓菲律賓與中國改善關係。但杜特爾特其實迫切想通過恢復與中國正常友好關係來推動菲律賓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這也是他在政治上站穩腳跟,提升自己影響力的重要基礎。菲律賓很擔憂在地區經濟合作機制中被“邊緣化”,比如拉莫斯這次就提到:“亞投行我們是第58個進去的國家,我們有那麼多項目想合作,什麼時候能輪到我們?”我們就告訴他,第58個進去的,並不代表排項目的時候就是第58名,只要有好的項目,完全可以得到亞投行的支援。
我們發表的聲明裏有七條,最後一條就是“鼓勵就共同關心和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智庫間的‘二軌’交流”。中國已經明確表示,不以裁決作為中菲重啟雙邊談判的前提,但菲方堅持説必須要談裁決,那怎麼辦呢?那就讓智庫去談,讓專家學者們去探討。官方層面只談提升政治互信,改善雙邊關係和促進雙方經濟合作的緊迫問題。
確實有一些有正義感的菲律賓學者能看到南海仲裁案不會有結果,且菲律賓將為此付出代價。比如,2015年中國赴東南亞的遊客約1500萬人次,其中有800萬到泰國,去菲的不足50萬。而中菲關係受影響前,去菲旅遊的中國遊客數量很多。所以,這些有正義感的學者要麼對仲裁持不同看法,要麼直接反對。
美日才是仲裁鬧劇的始作俑者
環球時報:到目前為止,您認為南海仲裁後有沒有輸家和贏家?
吳士存:從本地區的國家來講,沒有贏家,包括菲律賓。首先,中菲關係受到影響,另外,東盟向來是在大國之間“不選邊站”的,但美日等國逼東盟在裁決問題上表態,從而導致中國和東盟的關係也可能受到影響。
從這個意義上講,裁決對菲律賓就是一張“空頭支票”,因為不可能“兌現”。菲律賓顯然不可能通過裁決非法佔有美濟礁、仁愛礁、黃岩島。所以,菲律賓不是“贏家”,其他周邊國家也沒有“贏家”,一旦它們試圖拿裁決結果來説事,弄不好還會成為“輸家”。
對於美國、日本而言,它們自認為是“贏家”。這場政治鬧劇的始作俑者不是菲律賓,而是美國與日本,在仲裁過程中叫得最兇的也是這兩個國家。尤其是日本,日本雖然沒有贏,但它得到了它想要的東西。日本希望南海亂,進而牽制中國的大國崛起進程,同時也有助於緩解它在東海面臨的來自中國的壓力。美國也一樣,美國過去一直要求中國明確和界定在南海的主張與訴求:“斷續線到底是什麼線?”我每次在國際會議上總被問及這一問題。按照裁決,中國依據“斷續線”對線內的自然資源主張歷史性權利被否定了,未來我們在南沙的油氣開採會面臨“法律困境”。裁決還説“南沙群島無島”,從這個意義上講,“領海之外即公海”,中國在南沙海域沒有了專屬經濟區,就會失去沿岸國可以在專屬經濟區內行使的主權權利。如海底電纜的鋪設、對生物資源和非生物資源的勘探開採、人工島結構設施的管理以及海洋科學研究等的管轄權。如此一來,美國所謂的“航行自由”就可以暢通無阻了。我們當然不承認這樣的無理裁決。仲裁庭被美國和日本操縱,仲裁員“精挑細選”,最終做出完全“一邊倒”的裁決也就不奇怪了。美國就是認為中國想走出南海,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挑戰”它的主導權,挑戰其海洋霸主地位。所以,美國要想盡方法牽制中國走向海洋的步伐。
中國島礁建設要有必要防衛措施
環球時報:對菲律賓來説,美國這個“靠山”牢靠不牢靠?
吳士存:我認為不可靠。美國非常務實,它一向是美國利益至上,不可能“盟國利益至上”。去年我參加了一個中美菲三方的“仁愛礁危機衝突模擬演練”。從演練的情景設定來看,美國還是希望通過外交穿梭來調解南海有關衝突。雖然模擬情景中南海周圍有美軍航母、驅逐艦,但美國人設計的整個過程中並沒有軍事介入,因為在南海挑起中美之間的戰爭畢竟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所以中菲發生衝突,美國不太可能跳到前臺和中國兵戎相見。
需要明確的是,不是説美國將來不可能為菲律賓這樣的國家捲入在南海的衝突,中國就沒必要進行相應的軍事能力建設。南海生亂,一定意義上符合美國的利益,但大亂也不符合它的利益。南海的和平穩定不能指望美國、日本,只能靠我們自己。我認為,我們在南海還是要推進自己的實力建設,包括島礁建設要有必要的防衛措施。防衛措施的規模大小取決於對地區安全形勢的評估。
我經常跟美國人講,我們在考慮島礁建設民用還是軍用設施多一點的時候,你們美國在南海的所作所為是一個很關鍵的考量因素,因為你們不斷在南海周邊加強軍事部署,我們沒有安全感,這樣島礁建設就不可能“非軍事化”。所以,我們在南海推進正常的軍事能力建設,不是為了戰爭,而是為了形成我們的正常防衛能力和威懾力。現在南海周邊一些國家蠢蠢欲動,就是因為我們在南海的威懾力還不足夠強大,中國強而未強的時候是他們最佳的“博弈時機”。威懾力形成之後,周邊這些小國就不敢貿然行事。美國為盟友提供軍事保護的時候,也會掂量要付出什麼代價。
環球時報:您3年前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提出,中國在南海面臨著“一線維權戰場、法律戰場、規則戰場、輿論戰場”四大挑戰。您如何點評中國這幾年在四個“戰場”上的表現。
吳士存:總體上來講,中國在這幾個“戰場”上所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嚴峻,但這幾年我們應對這些挑戰上的表現還是非常出色的。比如,在南海一線維權領域,我們越來越善於主動作為,表現越來越成熟。島礁建設方面,我們有效遏止了其他國家大規模的填島行為或佔領新的無人控制島礁的企圖。針對美國軍艦非法闖入南沙島礁鄰近海域12海裏,我們處理得有理有節。仲裁裁決公佈前,我們在南海進行大規模軍演;裁決後,又低調而不失時機地在渚碧礁、美濟礁上進行新機場試飛。
蔡英文陣營內,無人懂南海
這次在海口召開的海峽兩岸南海問題學術研討會,主題是“南海仲裁案裁決:兩岸關係的挑戰與合作”。談到臺灣在南海爭端中應扮演的角色,吳士存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多次跟臺灣學者講,馬英九執政期間,臺灣在南海問題上是個‘乖孩子’。其實沒有必要太乖!想在南海問題上讓別人帶你玩,就要有所作為。過去臺灣南海政策一度後退,1999年之前,臺“行政院”下邊設有南海事務的協調工作機構,海軍也有定期巡弋制度,但2013年菲公務船隻在南海打死臺灣漁民,臺灣驅逐艦隻開到巴士海峽象徵性地示威一下,而沒有繼續南行。”
吳士存説,大陸希望兩岸能用同一個聲音説話,能共同維護南海“祖産”。但是蔡英文上臺以來,臺灣南海政策試圖逐步與大陸相“切割”。這樣到最後臺灣就會在南海問題上自我孤立,甚至會被徹底邊緣化。吳士存7月在臺北參加關於仲裁的一個研討會時,一位民進黨智庫的學者很坦白地告訴他,民進黨裏面沒有真正懂南海問題的專家,所以他們也擔心會造成誤判,從而影響蔡英文的決策。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