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中國記者直擊靖國神社:日本這樣下去 還要一個戰敗紀念日

2016年08月16日 08:44:19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在“八一五”直擊日本靖國神社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蔣豐】對日本來説,這一天,從71年前開始,就是戰敗紀念日;對於中國來説,這一天,從71年前開始,就是讓侵略者投降的日子。這一天是“八一五”。

  旅居日本28年來,我到靖國神社採訪不下20多次。説實話,如今一提前往靖國神社採訪,我就有一種“反胃”的感覺,或許是對其“內核”太熟悉了。今年“八一五”,我本不打算去,但最近因為要寫書,我重讀了1951年麥克阿瑟那篇著名的“老兵永遠不死”的講演。當時他告訴美國國會議員“日本人民自戰爭以來經歷了現代歷史上最偉大的變革”,但第二年《紐約時報》發表一篇文章,題為“日本沒有變”。於是,我想追問這個問題:日本變了嗎?

  以往,中國記者前往靖國神社,大多是抓拍一些景象。或者因為語言問題,或者擔心安全,或者因為立場上的憂慮,他們很少在現場做人物採訪,寫出來的文章也就不免“自説自話”。今年,我要改變這種局面,在現場做採訪,看看普通日本人在“過去式戰爭”和“未來式戰爭”上到底在想什麼。

  一進靖國神社,我就看到每年“八一五”必來的一個老軍人。他叫栗林白岳,曾經是日本關東軍的一名獸醫,作為戰犯在蘇聯被關押過。他心目中的軍神是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時的指揮官之一——乃木希典。也不知道他從哪兒搞來一套所謂乃木希典的遺物——陸軍大將的軍服,每年這一天都穿著它到靖國神社來。幾年前,每逢“八一五”,靖國神社裏會出現“老兵方陣”,栗林白岳總是手持軍刀走在最前面。現在,他92歲,實在走不動,只能坐在那裏看風景。讓我感到震撼的是,他雖然走不動了,卻在家鄉創辦了一個“那須戰爭博物館”,自任館長。看來,他是一定要把日本對外侵略史“傳承”下去。

  在靖國神社,我意外遇到日本有名的右翼思想家、被稱為安倍晉三“紅顏知己”的櫻井良子。説意外,是因為日本BS富士電視臺幾次邀請我和櫻井良子一起上節目,我都拒絕了。我不給她“舌戰”的機會。但今天,我想問一問她在戰敗71週年的心情。她的回答是:“戰後已經70年了,日本人愛和平,但和平已經需要用戰爭來保護了。”接著,她明確告訴我:“日本明年就會修改憲法!”奇怪,日本不是制定了《特定秘密保護法》了嗎?櫻井良子怎麼能夠把修改憲法時間這麼重要的秘密洩露出來?看來,曾經把8萬名在日中國留學生都稱作“間諜”的櫻井良子,也不是個會保守秘密的人。

  我還遇到一個高舉“感謝自衛隊”旗幟的民間團體。持旗者對我説:“我哥哥做過海上自衛隊軍官。現在日本最危險的就是來自海上的威脅,我個人預感,今年內,日中一定會在海上發生一場軍事衝突。那時,就要看我們的海上自衛隊了。我現在真的替他們擔心啊!所以,我們時常會去橫須賀基地,激勵海上自衛隊的官兵。”我明白了,現在還有盼著和中國打仗的日本人。

  轉回頭,我看見一對夫妻帶著一個孩子。我問這位父親:“你們夫婦為什麼要帶孩子來靖國神社呢?”他答道:“日本的孩子就要懂日本的歷史,不管是什麼樣的歷史。”我又問:“將來如果發生戰爭,國家需要你的孩子上戰場,你們會支援嗎?”這時,一旁的母親搶著説:“絕對不行!日本也不會那麼傻。”我想,這不僅是她自己的心聲,更是對日本政府的一種期望。

  去年8月14日,安倍發表戰後70週年談話,儘管重提“日本不再戰”的誓言,但一個多月後就推動國會通過了日本可以參加戰爭的《新安保法》。今年2月,在國會,安倍晉三第一次表示日本“和平憲法”核心第九條第二項可以修改,並表示自己在任期間有意修改。

  望著靖國神社裏熙熙攘攘的人流,我知道他們各有自己的心情,不能一概而論。但是,日本真的變了,變得距離戰爭越來越近。看來,日本這樣走下去,真的還需要一個戰敗紀念日。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