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伊戰陰霾籠罩英國13年 一紙調查報告反思了啥?

2016年07月07日 11:14:1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7月7日電 自2003年英國跟隨美國出兵伊拉克至今,伊戰的陰霾籠罩英國已長達13年之久,針對這場戰爭的調查報告終於在綿延7年之後正式出爐。外界期待已久的這份報告能否回答有關戰爭正當性的問題?時任首相布萊爾又犯下了哪些錯誤?

  根據調查報告,美英對伊拉克開戰的原因——“伊拉克存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的説法“站不住腳”,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對伊戰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其早在伊戰開打前就已經“站隊”——他曾向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承諾,無論發生什麼,都會站在小布希一邊。

  英伊戰報告出爐: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英國當地時間6日上午,負責伊戰調查的奇爾科特爵士發表聲明,正式對外公佈了伊拉克戰爭調查報告。英國伊拉克戰爭調查委員會自2009年開始對英國當年介入伊拉克戰爭的諸多疑團展開調查,歷時7年之後,報告終於出爐。

  報告指出,英國介入伊拉克戰爭屬“完全不當”(wholly inadequate),英國本來可以選擇以不流血方式介入伊拉克戰爭及解決衝突,採用軍事行動在當時並不是唯一可解決問題的手段。

  布萊爾曾在2002年9月公開的文件中稱,情報機構“毫無疑問地確定”薩達姆繼續生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也正是英美對伊開戰的理由。但奇爾科特的報告結論是,“情報評估尚未毫無疑問地確定薩達姆繼續生産化學和生物武器”。

  根據調查報告,儘管布萊爾事先得到“明確的警告”,但他低估了這場軍事行動對伊拉克和整個中東地區的衝擊。齊爾考特指出,布萊爾對伊戰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份調查報告的字數超過250萬字,相當於四本《戰爭與和平》,調查耗資超過1000萬英鎊,聽取了超過120名證人口供,包括布萊爾、下令發起調查的前首相布朗、多名政府高官及英軍高層等。

  《衛報》稱,英國伊拉克戰爭調查委員會的報告對布萊爾的批評比原先預想的還要強烈,該報告可以説是英國進入現代以來的首相曾面對過的“最嚴厲官方定論”。

  布萊爾陷政治漩渦 會被送上審判臺嗎?

  報告出爐後,追隨美國前總統小布希、作出出兵決定的布萊爾無疑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6日的報告中披露,在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近一年之前,布萊爾就曾向小布希許諾,“無論發生什麼”,自己都將站在小布希這邊。

  去年,布萊爾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CNN)採訪時,也為開戰道歉,坦承戰前情報資訊有誤。不過,在報告出爐後他仍堅稱,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政權當時必須被推翻。他表示,當時自己的選擇“符合英國最大利益”。

  儘管布萊爾為當年把英國拉入伊戰一再辯護,但6日的報告仍不留情面地指出,英國入侵伊拉克的理由“站不住腳”,沒有得到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大多數成員的支援,破壞了聯合國安理會的威信。

  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報告出爐後表示,英國應從伊拉克境內發生的一切吸取教訓,存在專門機構解決這種問題。

  伊拉克議員納瑟夫則表示,伊拉克議會將向該國政府要求起訴英國以及其他參與入侵伊拉克的國家。

  伊戰中,英國向伊拉克出兵4.5萬,至2009年撤軍時,179名英國官兵喪生。因盲目跟從布希入侵伊拉克,英國陷入伊戰泥潭中,英國國內民怨沸騰,布萊爾也因此丟掉了首相位子。若“舊賬重翻”,他會被送上審判臺嗎?

  伊戰13週年:英國的反思與美國的苦澀

  6日的報告指出,布萊爾曾被提前告知,入侵伊拉克會加大“基地”組織對英國的威脅、加劇伊拉克國內衝突風險和地區不穩定性。

  正如報告所指出的,英國因派兵伊拉克嘗到報復苦果——2005年倫敦恐怖爆炸案傷亡慘重。而自發動反恐戰爭以來,伊拉克超過10萬無辜平民被殺害,數十萬人受傷,經濟被摧毀,教派內戰席捲全國。戰爭還讓數百萬伊拉克人淪為難民,數千名美軍和聯軍士兵死傷,包括英軍。

  如此大的代價不僅沒有給伊拉克帶來民主和平,反而讓伊拉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恐怖主義滋生地和訓練場。美媒分析稱,這場戰爭的唯一贏家是那些“對美國充滿仇恨的恐怖主義組織和暴力極端分子”。

  近年來,美英等國深陷戰爭泥潭;加上IS崛起,全球恐怖主義威脅上升,美英等西方國家開始反思戰爭。美國總統奧巴馬曾指出,伊拉克戰爭是一場“愚蠢的戰爭”,他上臺後也一直致力於脫離中東泥潭。2013年,英國國會毅然否決了出兵敘利亞的要求。

  盲目跟從美國,粗暴干涉他國內政,給英國帶來了沉痛的代價和慘痛的教訓。英國此番公佈伊戰調查報告,正是為了吸取教訓,避免再次捲入悲劇。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不斷反思,才會避免戰爭的苦果。(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