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環球時報》深度報道:種族歧視之惡,亞洲人認識有多深

2016年06月03日 08:25: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印度:扭曲的“自尊”加重種族歧視

  近來生活和工作在印度的非洲人多了些不安和不滿。今年2月,一名非洲留學生在班加羅爾駕車肇事逃逸,結果一對無辜的坦桑尼亞大學生情侶慘遭暴徒攻擊,施暴者的邏輯是“一個非洲人的惡行必須由所有非洲人來付出代價”。5月20日,一個來自剛果(金)的教師在新德里街頭因瑣事與3名印度人發生爭執,被棍棒毆打致死。來自尼日利亞的留學生傑森近日在接受《今日印度》採訪時無奈地說:“居然有一次,一個印度大媽嚇唬哭鬧的孩子說——再哭,就讓你和這個黑人玩!”

  歧視事件引發非洲國家駐印外交官的不滿。因為涉案嫌疑人大多沒有受到應有懲罰,讓居住在印度的非洲人感到“不安全”。為表示抗議,有的外交官拒絕出席印方舉辦的“非洲日”活動,有的使館取消原有的慶祝活動。厄立特里亞駐印使節還考慮“建議不再向印派新的留學生”。印度非常重視推動印非關係發展,為消除惡劣影響,印度外長重申“這種攻擊外國人的行徑讓印度蒙羞”。

  今年4月,非洲裔美國人大衛·阿戴利在問答網站“Quora”上回應有關“作為遊客,你認為哪個國家的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問題時,將矛頭直指印度,他表示,“在印度,如果你有明顯的非洲裔的特徵,你的生活也許會遇到諸多困難”。有印度網民回應說:“你所說的一點都不誇張。我很羞愧,在短時間內印度還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當我還小的時候,我所學到的就是低種姓的人永遠要坐在地上,而非椅子上。”

  就2月發生的坦桑尼亞情侶被毆事件,《印度快報》專欄作家屯庫·瓦拉達拉金撰文稱,莫迪總理可以在電視上代表政府公開道歉,要讓所有印度人知道,印度絕不允許存在種族歧視。印度青年問題專家及社會評論家奧塞斯·巴辛認為,種族主義是印度人的一種“維護自尊機制”,200多年的殖民統治一度讓印度被稱為“野蠻人的國度”,這對印度的國民性造成嚴重衝擊,讓印度人不斷試圖實現自我救贖,導致很大一部分印度人模倣西方人的生活和思維方式。印度獨立後,一種伴隨強烈愛國主義色彩的國民性又逐漸建立,進而使印度人認為自己的文化與傳統要比西方國家更優越。但不容忽視的是,英殖民統治也對印度人審美觀造成巨大影響,如白皙的皮膚往往被印度人認為是美的象徵,而深色皮膚則被認為是勞苦的象徵。巴辛還分析了一些印度人的報復心理。他說,此前,澳大利亞、英國等國發生過歧視印度裔的事件,相關報道讓印度國內人民產生了極大的尋求報復心理,這些都導致近期種族歧視現象多發的原因。

  最重要的一點是,巴辛認為,印度種族歧視現象變得猖獗是因為政府沒有採取足夠有力的手段來處置針對特定外國人群體的暴力和種族歧視事件。他希望,政府盡快出臺“零容忍”的反種族歧視政策,只有這樣才能強力遏止種族歧視苗頭,也可平復在印非洲人群體心中的不滿情緒。▲

[責任編輯:梁行]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