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歐洲反難民情緒大爆發 或設難民“馬其頓防線”

2016年02月02日 08:23: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瑞典上百名蒙面男子在首都斯德哥爾摩散發傳單,鼓動民眾攻擊難民兒童;英國多佛爾港極右分子與反種族主義者同時示威,大打出手;德國有右翼政客揚言警察“必要時應向偷渡入境者開槍”……歐洲多國反難民情緒持續高漲,歐盟已提出要在未來幾個月建立一支歐洲邊境與海岸警衛隊,以加強對歐盟邊界的管控。歐洲國家似乎換了原來的“人權面孔”,不少國家主張設“馬其頓防線”,踩下“移民急剎車”。

  瑞典:“黑衣蒙面人”專門襲擊難民兒童

  1月29日晚,上百名黑衣蒙面人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中央車站一帶遊行示威,還向路人派發寫有“受夠了”“捍衛我們的公共空間,阻止引進罪犯”等傳單,揚言要令“周圍遊蕩的北非街童”受到“應得的懲罰”。有目擊者稱,這群人還毆打新移民,“我看見好像有3個人被打”。

  事後,新納粹組織“瑞典抵抗運動”發表聲明稱,“警察無力打擊涉及搶劫、非禮的‘移民罪犯’,民眾別無他法,只好自己動手‘清理北非移民罪犯’”,呼籲全國其他地區傚法。瑞典警方證實,當晚上百名“足球流氓團體成員”聚眾散發傳單,意圖煽動他人犯罪。警方逮捕多人,其中一人被控襲警,5人被控違反“禁止在公共場所蒙面及引起公眾騷亂”。《瑞典晚報》發佈了一段這些人與警方發生衝突的視頻。瑞典內政大臣譴責“種族分子在社會散播仇恨”,呼籲國民強烈抵制。

  瑞典是所有歐洲國家中每人平均接收難民人數最多的國家:作為一個人口僅970萬的小國,瑞典僅2015年一年就接收了16.3萬主要來自阿富汗、中東和北非的難民。1月25日,一名為難民中心工作的22歲女職員遭15歲難民捅殺後,社會上反移民情緒加劇。據法新社報道,瑞典左派與右派媒體都指責首相應對難民危機負責,批評他總是儘量淡化難民潮帶來的挑戰。一份中右派媒體甚至呼籲政府“驅逐所有犯罪的外國人”。

  據英國BBC報道,美國得克薩斯農工大學對瑞典人口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難民涌入令瑞典16至17歲人口男女比例嚴重失衡,達1.23﹕1(2014年為1.08﹕1)。有瑞典政客稱,由於未成年庇護者可獲更多津貼,也較易為家人申請團聚,許多成年難民遂虛報年齡。瑞典議員漢尼夫巴裏認為,很多所謂的難民已經學會了“鑽西方高福利社會的空子”。他説:“如果你是未成年(難民),你馬上可以分到房子,而且可以獲得津貼。你還會得到很多其他幫助,比如吃穿用,可以直接向當地市政府要錢。”巴裏還指出,未成年人申請難民除了可以迅速獲得很多福利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他們現在聲稱是16-17,一年後18歲了,就可以邀請他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來瑞典團聚,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16-17歲的男青年如今成了難民申請主流。”

  英國:極右翼與反種族主義者起衝突

  據英國《星期日電訊報》報道,1月30日,反難民的極右分子與反種族主義者在多佛爾港大打出手。警方出動防暴警察及警犬到場維持秩序,衝突持續逾5小時才平息,至少6人受傷、9人被捕。

  位於英國東南部的多佛爾港,是難民由法國加來進入英國的主要門戶。英國極右組織“國家前線”號召支援者到場,示威抗議難民涌入,獲得新納粹分子等大批支援者的響應。一批反種族主義者聞訊後,也分乘多輛旅遊大巴到場抵制右翼示威。反種族主義者的兩輛大巴剛到達公路服務站,就遭到極右分子的圍攻,向大巴扔擲雜物及垃圾桶,更打破車窗。一名極右分子甚至用鮮血在車身涂上納粹標誌。

  多佛爾巿內,一批極右分子也與支援難民的反種族主義分子爆發衝突,互相扔磚頭、石頭及玻璃瓶等。有極右分子還做出納粹敬禮手勢,又投擲煙霧彈,令現場煙霧瀰漫。當地媒體形容“現場猶如戰場”,雙方均有多人受傷,有極右分子頭破血流。警方出動防暴警察及警犬到場維持秩序,衝突持續逾5小時才平息。警方拘捕行動中,繳獲超過20件刀具、鐵錘等武器。

  

[責任編輯:李學磊]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