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歐洲“種族平等”還是夢想 各國仍存在民族歧視

時間:2012-08-09 11:05  來源:光明日報

  圖為奧地利克倫滕地區地名標牌上的斯洛維尼亞語遭到塗鴉。

  歐洲是資産階級革命的故鄉,也是《人權宣言》的誕生地。數百年來,歐洲一些人始終認為歐洲特別是歐盟的社會制度是一種正在實現“人人平等”、“種族平等”、“人人享有自由”的“民主”制度,動輒以道德祖師爺的口吻教訓別國。然而,歐盟基本權益局自己的報告卻捅破了“窗戶紙”,讓人們看到了一個與《人權宣言》宣稱的迥然不同,卻又那麼真真實實的歐洲。

  歐盟基本權益局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出,羅姆人(也稱茨岡人或吉普賽人)在就業、教育、居住和醫療保健等4個核心領域的境況不能令人滿意,他們仍在遭受歧視。與同一地區的其他種族相比,他們的境遇明顯更差。報告呼籲各成員國和歐盟,採取“更加決斷的行動”。

  羅姆人歷史上曾是遊牧民族,估計在歐洲的人數超過300萬人,是歐洲的一個少數族群,主要生活在東歐、南歐和法國。他們長期保留著遊牧民族特有的生活習俗和傳統,在歐洲長期受到歧視,絕大多數人生活貧困。歐盟基本權益局不久前對歐盟11個成員國的22203名羅姆人和周圍的非羅姆人進行了入戶調查,接觸了84287人。調查結果表明,在就業方面,只有三分之一的羅姆人有穩定的就業收入,三分之一的人失業,還有三分之一的人失去勞動力、退休或做小生意;在受教育方面,在7歲至15歲的青少年中,90%能上學,但只有15%的孩子在15歲後能繼續上學或學一門手藝;在健康方面,35歲至54歲的群體中,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疾病已影響其日常生活,20%的人沒有醫療保險;在收入方面,90%受訪者的收入低於所在國的貧困線,40%的人表示,近一個月來,至少有一次餓著肚子上床。

  除了身體要忍受貧困的煎熬外,羅姆人的精神也忍受著種種歧視。47%的受訪者表示,近12個月來,他們至少受到過一次出於“種族原因”的歧視。發生種族歧視最頻繁的領域有職業介紹所、工作單位、房介所、就醫、社會福利部門、學校、餐館、商店和銀行等。有三分之一受訪者表示,在近12個月內受到過警察或海關官員的檢查,18%的受訪者受到出於“種族原因”的人身攻擊,成為“種族攻擊”的受害者,根據國家的不同,66%至92%的羅姆人稱,受到歧視和攻擊後不會去報警。主要原因是,報警對他們的狀況“不會有任何改變”。更有四分之一的人表示,不想在報警時再受傷害。人們不會忘記,2010年,時任法國總統薩科齊曾下令驅趕羅姆人。據法新社報道,當年被強行趕出法國的羅姆人至少有8300人。

  無獨有偶。歐盟基本權益局對14個歐盟成員國穆斯林處境調查的結果與羅姆人驚人相似。在近12個月內,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受到過歧視、11%的人受到過出於種族原因的人身攻擊、四分之一的人受到過警察的盤查。79%的受訪者表示,在受到種族歧視後選擇了忍耐,因為“報不報警都一樣”,受歧視早已是他們“在歐洲生活的組成部分”。有75%的人認為,他們受歧視的原因是自己的種族和移民背景,10%的人認為,是宗教和世界觀不同。

  在奧地利的克倫滕地區,有許多世代生活在那裏的斯洛維尼亞人,他們一直在爭取本民族語言的平等地位。直到2011年,地方政府才同意該地區可以有164塊地名標牌用德語和斯洛維尼亞語雙語標注,而少數族裔人爭取平等地位的鬥爭遠未結束。在希臘,剛進入議會的極右政黨近日在街頭髮放免費食品,但領取者必須能證明自己是希臘人。這類對非主流民族歧視的案例,在歐洲各國都存在。(記者 方祥生)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