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布會 | 新聞人物

記者走進騷亂後緬甸若開邦 稱族群矛盾化解難

時間:2012-08-02 10:52  來源:人民日報

  各種勢力推波助瀾

  記者來到在騷亂中受傷的若開族人艾吞家中。50歲左右的艾吞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受傷的經過。6月8日,在騷亂期間,包括艾吞的家人親戚在內的許多若開族人都被安排到寺廟中躲避,然而大約有三四十名暴徒手持砍刀等兇器衝擊寺廟,艾吞等人前去救援,遭到多個暴徒襲擊,背部和胳膊多處被砍傷。記者看到艾吞背部的傷口雖已基本愈合,然而傷疤卻刻進了艾吞的心中。

  在皎漂、實兌等地的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兩個族群的矛盾並非一朝一夕釀成的,雙方恩怨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國殖民時代。現在的孟加拉國當時在英屬印度統治之下,大多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興亞族從西向東大量移民到同樣是英屬殖民地的緬甸。丹盛告訴記者,羅興亞族一般都是農民或漁民,他們和當地信仰佛教的若開族時常發生矛盾。二戰中,羅興亞族站在英國一邊,而若開族則和緬族一起支持日本,雙方之間的爭鬥埋下仇恨的種子。  

  64歲的羅興亞族老人欽貌拉告訴記者,他從小就生活在緬甸西海岸的皎漂,但從未遇過像今年這樣的騷亂。當記者問道,未來羅興亞族和若開族的關係會怎樣時,老人沉默不語。

  記者在實兌停留3天,沒有見到一個羅興亞族穆斯林,而若開族人也不到城鎮外活動。在很多村莊,村民自發建立了觀察哨,以監視對方的行動。在實兌郊區的若開族村莊梅根村口,記者看到多個臨時哨站,村民們輪流放哨。而和梅根村隔著一條鐵道的則是羅興亞族穆斯林居住的布美村。

  一名熟悉緬甸問題的人士對記者表示,此次若開邦的宗教和種族衝突,並非是完全由偶發事件引起的,除了深刻的歷史原因外,各種勢力的推波助瀾是導致騷亂急劇惡化的主要原因。衝突雙方雖然被緬甸軍隊暫時隔離開來,但雙方的仇恨並未化解,隨時可能爆發衝突。

  油氣管道未受影響

  備受關注的中緬油氣管道在緬甸境內經過若開邦、馬圭省、曼德勒省和撣邦,長度近800公里,起點就在若開邦的皎漂,這里30萬噸級原油碼頭和油氣管線首站建設正處于關鍵時期。

  記者來到皎漂時,看到這里氣氛比較平靜。18時宵禁後,仍有部分人員外出活動。但在郊區,軍警戒備森嚴。一位開店鋪的若開族婦女告訴記者,騷亂對皎漂鎮沒有造成較大的影響,若開邦一些地區發生的縱火、搶劫在皎漂鎮沒有發生,只在郊區發生了一些暴力行為。皎漂鎮島英中學的老師梅皎柏告訴記者,騷亂發生時,教師和學生都不敢來上學,學校自發停課一周,不過現在教學已經完全恢復正常。

  皎漂地區約有14萬人口,羅興亞族大約有8000人,其中4000人位于皎漂鎮偏遠的羅興亞族聚居區。這里的若開族和羅興亞族原本世代和諧相處,然而一個多月前的騷亂卻給兩個族群之間的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

  目前,騷亂僅僅影響到皎漂一些偏遠的鄉村地區。皎漂至馬德島的原油碼頭和原油管線首站約有一個半小時的海上航程,因此並未受到影響。而從馬德島至皎漂的海底管線施工由印度龐吉勞德公司負責,目前尚處于前期準備中,從皎漂至馬圭省的管線施工也未受到騷亂的影響,僅有部分印度施工人員受到恐嚇和威脅。(記者 孫廣勇 于景浩)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