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分析稱槍支氾濫與暴力文化致美國槍擊慘案頻發

時間:2012-08-01 11:00  來源:光明日報

  7月30日,美國科羅拉多州影院槍擊案再度開庭審判,檢方正式起訴槍擊案嫌犯詹姆斯霍爾姆斯犯有多項一級謀殺和蓄意謀殺罪。槍擊事件留給霍爾姆斯的將是法律的嚴懲,而留給美國社會的又是什麼呢?

  每當出現這樣的悲劇時,美國社會首先都會拷問槍支管理的問題。但專家認為,這些槍擊案件固然與美國社會槍支氾濫、疏于管理有關,但不是唯一的原因,暴力內容充斥傳媒對層出不窮的槍殺案也“難逃罪責。“暴力文化”的盛行也是造成槍禍不斷,殃及無辜的根源之一。

  美聯社在引述警方消息時表示,霍爾姆斯在犯案時,竟然把他自己的頭髮染成紅色,還戴上面具偽裝,身穿防彈衣,持槍衝進影院,先往場內投擲煙幕彈,然後開始對觀眾瘋狂掃射,造成12人死亡,58人受傷。警方隨後對霍爾姆斯的住處展開搜索,發現他的住處就像是一個彈藥庫,搜出了他兩個月前網購的6000發子彈。霍爾姆斯被抓時還説,他自己就是影片《蝙蝠俠》裏的惡棍“小丑”,將銀幕上的暴力畫面變成了活生生、血淋淋的現實場景。

  事實上,在1986年出版的漫畫《蝙蝠俠》中出現過類似戲院開槍的情節。霍爾姆斯行兇時,影院正在上映《蝙蝠俠》最新電影,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刻意模倣,霍爾姆斯當時的打扮、手段與作案過程居然和26年前的蝙蝠俠漫畫情節非常相似。警方懷疑他是不是“入戲太深”,導致慘案的發生。

  美國心理學學會的研究顯示,暴力影視、暴力電子遊戲、網路暴力視頻和資訊,對青少年的影響刻骨銘心,導致青少年對暴力的恐懼,增加對他人的不信任度,使他們不知不覺中在心靈深處埋下崇尚暴力的種子,誘發攻擊性行為。在虛擬遊戲中,他們感到自己就是槍手,要射擊要殺人,人格也變得冷酷無情,甚至把懲罰別人作為愉快的體驗,導致一些人在現實生活中模倣遊戲中的場景,相信槍能“解決“一切問題。

  如1999年4月20日,科羅拉多州一所中學兩個年僅10多歲的學生酷愛《毀滅公爵》電子遊戲並進行模仿製造了槍殺12名同學和1名教師而後自殺。2007年在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發生一起震驚世界的慘案,該校韓裔學生趙承熙持槍打死32名師生後自殺。他從高中就癡迷《反恐精英》等暴力遊戲,又偏好暴力內容影視和小説。他在自拍照片中明顯地模倣暴力影片《老男孩》中的鏡頭。2007年12月美國兩名少年模倣電子遊戲中的危險動作將一名7歲女孩兒毆打致死。2012年4月加州奧克蘭市奧伊科斯大學致7死3傷的校園槍擊案槍手,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被嘲笑和孤立而舉槍進行報復。據統計,從2007年至今,在美國發生的槍擊命案達510起。槍手多為年輕人。美國已成為槍擊案頻發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青少年犯罪率最高的國家。

  美國“國家精神健康研究所”曾作過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每18個小時的電視節目中,暴力鏡頭有1845個,平均每小時100個,即每36秒一個。平均每名青少年在上小學之前已從電視上觀看了10萬次各種花樣的暴力和鬥毆鏡頭。近年來,美國“暴力美學”在影壇廣受追捧,甚至有變本加厲之勢。在《饑餓遊戲》中,殺人和被殺成了一項遊戲規則,頻出續集的《電鋸驚魂》和《生化危機》更是將恐怖、血腥上演到了極致。據統計,美國80%的電影,27%的音像製品,70%的電子遊戲有暴力或色情內容。

  對於上述情況,美國政府並不是沒意識到暴力影視片和電子遊戲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他們對影視和電子遊戲進行分級管理,對17歲以下不宜的明確標出。立法機構也出臺了旨在禁止商家將暴力內容電子遊戲售予兒童的法規。但是,由於資訊社會的飛速發展,網路上的暴力視頻傳播得更快,更加難以限制。分析人士認為,如不能有效地解決槍支氾濫和“暴力文化”渲染的問題,美國社會仍無法解決槍擊慘案頻發的難題。(記者 徐啟生)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