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日本核電事故賠償標準出臺 鉅額賠償由全民買單

時間:2012-07-31 13:09  來源:法制日報

  7月23日,日本政府設立的“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調查和驗證委員會”公佈了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調查最終報告。

  在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已過去16個月之後,關於這一事故的最終調查報告23日終於出爐。報告認為,這一事故中,“人禍”的因素大於“天災”。目前,檢方已決定受理以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對福島核事故負有刑事責任為由提出的“工作過失致人受傷”的控告。與此同時,東京電力公司針對疏散居民的不動産和家庭財産損失的具體賠償方案終於公佈。然而,為避免東京電力公司破産,賠償資金最終還得由全民買單

  日本政府設立的“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調查和驗證委員會”于7月23日公佈了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調查最終報告。這份事故報告對東電和日本中央政府災後應對能力給予了抨擊,認為“人禍”的因素大於“天災”,東電企業文化不變則此類事故就難以避免。

  目前,東電已經展開向被迫避難的家庭的理賠工作,一些地方政府和民間團體也開始向東電索賠。為避免東電破産,賠償資金最終還得由全民買單。7月31日,日政府向東電注資1萬億日元(約合820億人民幣),東電實際成為國有企業,9月份東電供電區域居民電價將迎來幾十年來首次漲價。

  最終事故調查報告出爐

  近日來,日本民間團體、東京電力公司和國會調查委員會相繼發表福島核電事故調查報告後,7月23日日本政府設立的“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調查和驗證委員會”公佈了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調查最終報告。報告稱,“東電、國家迷信安全神話”是事故的根本原因。

  報告指出,目前在反應堆損傷部位和爆炸原因仍未徹底明確的情況下,“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應繼續調查和驗證”,希望日本政府能依據該報告的建議進一步切實採取防控措施。

  7月初公佈的國會事故調查委員會的報告稱,根據事故發生時間推測核電站在海嘯襲來之前的地震中已經受到損害。對此問題,政府事故調查報告認為,就目前掌握的情況看,單純的地震晃動不足以損壞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至3號機組封閉放射物的功能。將來輻射水準下降後,調查部門應實地考察反應堆建築,以查明當時地震晃動的影響。

  該報告否認了地震對核電站造成損害的可能性,這與此前東電事故調查報告的觀點大體一致。該公司認為,地震沒有導致反應堆機組的重要機器出現損傷,海嘯是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震後日本核電站陸續關停,進行安全評估,加強應對海嘯的能力。上半年一度出現所有核電站都停止運作的局面,這種情況持續將近兩個月的時間,給電力供應造成巨大的壓力。如果證明福島核電站是因為地震原因受損,日政府將不得不重新評估核電站的抗震能力,這將嚴重拖後重啟核電站的進程。政府最終報告的上述結論為日後陸續重啟核電站留下了餘地。

  核電站事故不僅是天災

  這份最終報告列入了去年12月中期報告之後的調查和驗證內容,對東京電力公司搶險不力予以批評,稱東電應對突發事件死板機械,缺乏靈活性,事後也沒有充分搜尋原因總結教訓,企業文化存在問題。

  報告就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和3號機組的搶險情況與福島第二核電站進行了對比。報告指出,與事先配備了備用注水系統的福島第二核電站相比,福島第一核電站沒有採取恰當的措施,東電關於反應堆堆芯損壞時間的分析結果“沒有反映實際情況”,影響了搶險工作,現場沒有做出全局性的應對,導致事故擴大化。

  報告還認為,當時日本首相菅直人視察福島第一核電站時的某些行為,有可能給現場帶來混亂,由此産生的“弊端非常大”。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員會沒有積極發放防止甲狀腺遭受輻射的碘片,“缺乏責任感”。對此,菅直人7月23日表示,作為當時搶險的最高責任人,他誠摯地接受批評並反省。報告還指出,核事故發生後,如能採用日本“放射性預測網路系統”測算出的輻射值,理應使被疏散的居民所受輻射量控制在最低限度。

  近日,日本文部科學省公佈了一份調查報告,否認未及時公開預測數值存在不妥。報告稱當初建立“放射性預測網路系統”並不是以公佈預測值為前提的,草率公佈可能會造成社會混亂。

  “調查和驗證委員會”主席畑村洋太郎7月25日在日本記者俱樂部召開記者會,再次批評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面對海嘯帶來的危機,應對能力極其低下。畑村就政府的資訊發佈方式稱,這或許是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亂,但不可否認政府在重大事故資訊發佈存在很多不妥之處。

  在諸多的核電事故調查報告中,日本國會和政府的調查報告當屬最為客觀和權威的。兩個報告都認為此次事故不僅僅是天災。國會的事故調查報告稱核電站事故明顯是一場“人禍”,事故根源應從地震前挖起。

  政府的事故調查報告認為,諸多人為因素將可控的小規模災害放大成世紀災難。雖然調查報告措辭嚴厲,但是並沒有針對具體的個人,亦沒有當事人因此承擔責任。政府調查報告只是將此歸結為體制、企業文化問題。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