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親日派在韓國成民族公敵

時間:2012-07-09 15:21  來源:環球時報

  對日本殖民時期的建築物,只要韓國政府或有關部門認為有必要拆改的都會拆改。以首爾市政廳為例,原來的日式建築被拆得只剩下一面墻。在韓國最大的王宮景福宮,先是拆掉“巍峨壯觀”的日本總督府,然後把韓國的象徵——日本侵佔朝鮮半島期間被挪動的光化門挪回原來的位置。

  談到韓國《中央日報》有關“親日比親朝更讓人反感”的社論,一名韓國“80後”女生告訴記者,如果在“親日”和“親朝”人士中做選擇,“親日”肯定更令人痛恨。但她的“70後”姐姐則稱,更擔心“親朝”的人,因為朝鮮是韓國的“主敵”。

  朝鮮半島的分裂狀態和東亞國家的經貿往來,實際上讓韓國對日本的態度很糾結。一方面,韓日政治關係密切,不僅有美國這個共同的軍事盟友,而且韓國國會中的“韓日議員聯盟”是最高水準的議會友好組織。另一方面,韓日經濟和文化交流密切,誰都不希望因為一些情緒性的東西破壞韓日關係“大局”。目前,日本是韓國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也是最大的技術來源國、第一大遊客來源國。韓流文化最大的接收地也是日本。

  早稻田大學社會學部韓國籍學者金昌植認為,對於韓國人來説,日本的發展模式和文化經驗始終是具有吸引力的,但很難想像他們會帶著對日本的不信任感去欣賞對方。

  日本應對殖民歷史做清晰表態

  對於韓國社會長期存在的“對親日情緒的批判和打壓”,日本輿論和學界將其明確界定為“反日主義”或“嫌日主義”。日本法政大學東亞史專家田原賢二6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此次韓國政府官員在韓日軍事保護協定問題上的“秘密外交”,刺激了民眾關於歷史的“不快記憶”。

分享到: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