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發現希格斯玻色子,也為了探索宇宙起源,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多國共同資助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興建了大型強子對撞機(LHC)。該設備位于瑞士和法國邊境地區地下100米深的隧道中,總長約27公里。LHC上主要有4套大型實驗裝置,其中使用液體探測器的緊湊繆子線圈(CMS)裝置是專門用來尋找希格斯玻色子和宇宙暗物質的,而使用晶體(雙光子道)探測器的超面環儀器(ATLAS)裝置則被用來尋找額外維度和質量起源等問題,而質量起源同希格斯玻色子息息相關。
CMS發言人喬·因坎德拉在會議上演示了觀測數據,並給出了根據該數據進行運算的最終結果。根據雙光子事件、雙Z玻色子和4輕子事件的觀測結果證明,CMS已經觀測到了一種新的粒子,“雖然是初步的結果,但數據很給力!”喬表示,該玻色子質量在125.3±0.6京電子伏(GeV),置信區間為5個標準差,即有99.99994%的可信度表明該粒子存在。根據此前頂誇克發現的前例,發現該粒子時,置信區間也是5個標準差,可以宣布發現了新粒子。
ATLAS主管費碧歐拉女士表示,他們的項目也發現了新的玻色子,質量為126.5GeV,置信度為5個標準差。但她表示,這只能證明ATLAS觀測到了新的粒子,究竟是不是希格斯玻色子還有待確認。但是給出的數據表明,ATLAS觀測的新粒子與標準模型里的希格斯玻色子相符的置信度已經達到了4.6個標準差——相當接近可以宣稱為發現的5個標準差了!
兩人的發言引來了在場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總監塞爾焦·貝托魯齊表示,我們正處在一個關鍵節點:新粒子的發現,將使我們將來能夠對實驗數據進行更加詳盡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