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歐債危機與經濟學界“鹹”“淡”之爭

時間:2012-06-14 15:05  來源:新華網

  在應對經濟形勢高低起伏的過程中,“鹹”和“淡”的學派之爭曾是20世紀經濟學界的主旋律之一。而在當前歐債危機成為世界經濟一大威脅的情況下,這一學派之爭又有了升溫之勢。

  在美國東西海岸的哈佛、普林斯頓等名校裏,眾多經濟學家推崇以大政府為主要特徵的凱恩斯主義,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等人可謂是美國鹹水派的代表人物;而在五大湖區,以芝加哥大學為代表的院校則盛産主張小政府、低稅收等理念的經濟學家,哈耶克、米爾頓弗裏德曼等都曾執教于芝大,可謂是淡水派的領袖。

  遷延不治的歐債危機和波折反覆的美國經濟復蘇正在將這一主旋律帶入21世紀,兩大陣營之間今天仍然延續著針尖對麥芒的交鋒態勢,隨著希臘危機的深化,希臘的去與留、歐洲的分與合成為不可回避的話題,“鹹”“淡”之爭也隨之走向關鍵節點。

  從奧朗德擎著增長契約大旗入主愛麗舍宮,到八國集團峰會將“促增長和保就業”放在《戴維營宣言》的首句,再到克魯格曼抨擊縮減開支的共和黨人將美國帶入了“共和黨經濟”時代,都反映出大西洋兩岸的鹹水派分貝增加。

  與此同時,從德國籍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斯塔克反對過度使用貨幣政策救市而辭職,到八國集團戴維營峰會開幕時德國總理默克爾冷臉面對東道主美國總統奧巴馬,到主張削減預算、限制工會談判權的美國威斯康星州州長斯科特沃克挺過選民的“罷免”投票,再到“泰勒曲線”的提出者約翰泰勒批評不可預測的大政府政策是美國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肇因,都表明淡水派依然堅挺。

分享到: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