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專家稱上合組織不宜急於擴員 仍應以中亞為中心

時間:2012-06-07 09:53  來源:新京報

  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在中國境內宣佈成立、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對內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20個字“上海精神”,對外奉行不結盟、不針對其他國家和地區及開放原則。成立11年來,秉承這一理念的上合組織,與其他組織有何不同之處?他又發揮了什麼作用?未來將如何發展?尤其是此次上合組織北京峰會上,將審議阿富汗加入觀察員國和土耳其成為對話夥伴的申請,更引起人們對上合組織未來的關注。

  緣起

  曾被視作“紙糊的房子”

  1996年建立上海五國機制,主要致力於邊境的互信和裁軍

  上月底,外交部舉行以上合組織為主題的“藍廳論壇”。上合組織首任秘書長張德廣在論壇上回顧了上合組織的緣起。

  張德廣介紹稱,蘇聯解體後,産生了很多新國家。中國同這些國家要建立什麼樣的關係,按照什麼樣的基礎和原則來構建彼此的新型關係,這是擺在中國、俄羅斯和中亞各國面前的共同的問題。他説:“經過多輪磋商,1996年建立了‘上海五國’機制。”“上海五國”主要致力於中國和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四國加強邊境的互信和裁軍。

  進入21世紀,面對冷戰結束後本地區的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活動日益猖獗,嚴重威脅各國安全與穩定,中、俄、哈、吉、塔、烏六國都有加強區域合作的共同願望和迫切需要。在此背景下,2001年6月14日,“上海五國”成員國吸收烏茲別克加入“上海五國”機制。15日,六國元首共同發表《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宣佈上海合作組織成立。

  彼時的上合組織面對的是國際上“不屑”的目光。上合組織首任秘書長張德廣在慶祝上合組織10週年研討會上稱:“國際上對上海合作組織成立或者迷惑不解,或者視而不見,或者不叫你是一個組織,他們叫這是一個‘結構’,是個紙糊的房子,經不起風吹雨打。”

  模式

  從安全領域到經貿合作

  有人將安全領域和經貿領域合作稱為上合組織的“兩個輪子”

  經過11年的發展,上合組織早已擺脫了當年國際上“不屑和不解”的目光,卻轉而被西方媒體形容成為“東方北約”一樣的威脅。

  在上合組織的發展中,安全領域確實是最有成效的。自上合組織成立以來,成員國之間舉行多次軍演。

  “911”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加強了以打擊本地區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分裂主義“三股勢力”為中心的反恐合作。不僅如此,上合組織在烏茲別克設有反恐機構。

  “上世紀90年代在中亞地區,經常可以聽到某個國家發生爆炸或發生挾持人質事件,自從上合組織成立之後,這樣的聲音越來越少。”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季志業表示。

  對於西方媒體就此鼓吹的上合組織是“東方北約”的説法,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6日在記者例會上明確表示:“《上合組織憲章》規定了該組織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其他國家和組織以及對外開放的性質,不存在演變成軍事政治集團的可能性。”

  “上合組織開端於安全領域,逐漸擴展到經貿合作。”中國社科院俄羅斯研究中心前副主任陸南泉對記者表示。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有人將安全領域和經貿領域合作稱為上合組織的“兩個輪子”。

  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六個成員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達46509億美元,同比增長25.1%。中國已經成為俄羅斯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