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德國總理為歐債危機開“新藥方” 效果有待檢驗

時間:2012-06-01 15:49  來源:經濟日報

  面對要求促進經濟增長的龐大壓力,德國聯邦總理府日前提出了一個“六點增長計劃”,核心內容是要求歐元區陷入危機的國家按照德國模式實行勞動力市場改革,並建議在這些國家建立中國式的“經濟特區”以吸引投資。

  拋開德國勞動力市場模式在南歐高負債國家能否行得通暫且不論,單是在法國就很不受歡迎。法國新任總統奧朗德已經明確表示,法國的退休年齡不變,仍維持在60周歲。而德國已經通過法律將法定的65周歲退休年齡提高到67歲,到不了這一年齡退休的,按提前退休的年份多少扣除一部分養老金。

  可以説,德國近幾年經濟競爭力的提高是以犧牲一部分勞動者福利為代價的。因為面對新興市場國家的興起和大量商品的涌入,要想保住自己的工業崗位,辦法只有一個,即降低商品的成本。為此,德國取消了很多福利待遇,包括法律上對解除勞動合同的一些保護,使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成本低於從前。

  歐債危機爆發後,德國拿出鉅款援助陷於困境的國家,同時提出了必須遵循財政緊縮方針的條件和要求。站在德國的角度看,這屬於合理的要求,但從被援助者的立場出發,他們感到失去了尊嚴或主權。對德國的頤指氣使感到不舒服,甚至對過於苛刻的援助條件感到怒火沖天。西班牙的示威遊行和希臘發生的幾次騷亂就可證明這一點。

  本來,默克爾總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達成的“財政契約”已使動蕩的金融市場獲得了喘息之機,但是,一股新的浪潮又接踵而至,要求鬆動財政緊縮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的呼聲突起。這就是以法國總統奧朗德為代表、得到義大利和希臘等國支援的主張。更重要的是,其刺激經濟增長的要求得到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美國等大國的支援,默克爾陷入了孤立。

分享到: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