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韓國首次判定二戰被強徵勞工對日企索賠勝訴

時間:2012-05-29 10:32  來源:法制日報

  5月24日,韓國大法院作出裁決,判定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強制徵用韓國勞工的日本企業應該對原告進行賠償。圖為韓國大法院外景。

  5月24日,韓國大法院作出裁決,判定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強制徵用韓國勞工的日本企業應該對原告進行賠償。由於這是韓國最高法院首次作出類似判決,改變了韓國法院以往判決原告敗訴的慣例,因此引發韓日廣泛關注。由於日本政府以1965年簽署的《韓日索賠權協定》為基礎堅決認為類似的賠償問題“已經解決”,因此韓日間圍繞該問題的爭執可能擴大化

  韓國大法院首次判決

  二戰被強徵勞工勝訴

  2000年和2005年,樸昌煥等9名原告分別在韓國和日本對日本三菱重工和新日本制鐵公司提起訴訟,理由是二戰末期(當時韓國被日本殖民統治)曾被原來的三菱和日本制鐵強制徵用到日本,並受到精神上和身體上的雙重傷害,因此要求賠償包括未支付工資在內的各種損失。這9名韓國勞工自1941年至1944年間被強制押往日本,並被強制勞動了1年至4年不等。

  然而等待原告的一直是敗訴的消息。日本最高裁判所曾分別於2003年和2007年駁回原告的訴訟,理由是“日本對韓國的殖民統治是合法行為,將《國家總動員法》和《國民徵用令》適用於韓國國民並不違法。”而審理該案件的韓國釜山高等地方法院和首爾高等地方法院也在2009年對該案件的上訴作出判決,認定原告敗訴,理由是“根據《民法》,被告可行使權利的時效已經到期。”

  5月24日,韓國大法院一部對上述索賠案件進行裁決,判定原告敗訴的一審被宣判無效,並將該案件發回釜山高院和首爾高院重審。

  主審大法官金能煥在判決書中寫道:“根據韓國憲法規定來看,日本殖民統治朝鮮半島的行為是違法強佔。現在的三菱重工和新日本制鐵與上世紀40年代的三菱重工和日本制鐵實質上是相同企業,因此應予以賠償。”

  針對日本最高裁判所宣佈韓國勞工敗訴這一問題,韓國大法院在判決中表示,1965年的《韓日索賠權協定》談判過程中,日本政府從一開始就從原則上否認了強制動員損害賠償,該協議的簽訂只涉及韓日政府間的財政、民事、債務關係,但個人的賠償申請權並沒有消失,被徵用的受害者仍然有訴訟權。

  這是韓國大法院(韓國最高法院)首次裁定日本企業應該就殖民統治時期強制徵用韓國勞工作出賠償,這不僅推翻了日本最高裁判所的判決,而且是韓國受害勞工在賠償問題上在韓國、日本、美國提出多次訴訟後,首次獲得勝訴。

  韓民間興奮政府尷尬

  日政府企業堅決否認

  《韓民族新聞》25日發表社論,認為韓國大法院的上述判決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政治上都有重大意義。雖然這個判決來得有點晚,但總算能給當事者和遺屬以心靈上的慰藉。

  韓國《東亞日報》25日的社論認為,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遭受損害的韓國國民,曾經多次以日本政府和企業為對象提出訴訟,而本次是首次受害者可能勝訴的判決。德國在2007年曾對167萬二戰強制徵用勞工給予鉅額賠償,而日本在同一時期不僅強制徵用韓國國民,而且還産生了慰安婦,但時至今日日本仍拒絕承認事實,並拒不進行真誠道歉。社論認為,只有努力平息戰爭的傷痛,日本才可以為過去的錯誤行為贖罪。

  韓國《中央日報》25日的報道認為,被強制拉到異國土地做奴役的這些人,在時隔70多年才得以打開賠償大門,從這一點來看韓國大法院的判決意義重大。雖然日本政府和企業極力否認事實,但韓國政府應該出面加以解決,促使日本方面改變態度,韓日兩國正是從對過去錯誤的反省而開始合作和解之路。

  韓國《文化日報》26日的社論認為,幾十年過去後,韓國大法院終於對日本“戰犯企業”問責。社論稱,雖然距離日本企業實際賠償還有重重難關,但韓國政府有必要督促日本政府和議會接受德國的範例認真解決這一問題。社論希望日本司法部門能從世界司法的普遍原則——正義和韓日睦鄰友好的未來出發,重新審視類似的賠償訴訟。

  韓國政府的態度則有些尷尬。韓國外交通商部高級官員24日在接受韓國KBS電視臺採訪時表示,雖然大法院的判決有意義,但和韓國政府的立場“稍有出入”,韓國政府對此持慎重態度。

  韓國《朝鮮日報》26日的報道稱,在1965年簽署的《韓日索賠權協定》中,已經明確就被強制徵用勞工未支付工資和賠償問題作出規定,因此實際上該問題已經從政府層面得到解決,韓國政府也就無法出面。但是韓國政府也無意阻止受害勞工對日依法進行索賠,雖然政府層面的索賠已經結束,但受害者個人可以向日本企業提出訴訟,韓國政府已表示將對此儘量給予幫助。

  日本涉訴企業則低調應對。日本三菱重工在接受韓國媒體採訪時表示,尚不了解韓國大法院判決的具體內容,因此拒絕正面回應。日本媒體也對該判決大加報道,並好奇如果日本企業堅決拒絕賠償,韓國政府將如何應對。

  《朝日新聞》25日的報道認為,韓國大法院的判決已經超過韓國政府的立場範圍,因此後續不可避免會引發混亂。

  《日本經濟新聞》25日的報道認為,韓國法院的判決是將韓日兩國政府已經正式解決的賠償問題重新提出來,這在日本看來是“出爾反爾”。

  日本政府則明確表示,對韓國大法院作出的判決不予接受。日本官房長官藤村修25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日本政府不會立即發佈對此事的看法。但一般來説,日本和韓國間的財産請求權問題已通過1965年的《日韓索賠權協定》畫上了句號。”

  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25日也表示:“個人索賠問題都是已經結束的事情了”。還有日本政府相關人士反問記者,此前韓國政府不是也否定徵用受害人個人賠償權嗎?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