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學者稱印度並非美國“情婦” 外交原則有差異

時間:2012-05-17 10:53  來源:環球時報

  最近,美國要求印度減少或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遭到印方斷然拒絕,再次顯現印度在很多重大國際問題上與美國意見相左。傳統基金會研究員洛曼指出,印度在聯合國投票與美國的一致性比古巴還低,“美印夥伴關係”對美國來講是戰略性的,但對印度人來説只是戰術性詞彙。作為美國定位中的天然盟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印度為何常與世界上發達的最大民主國家唱反調?

  這首先是因為印美外交原則有重大差異。被殖民統治的經歷讓印度對強權政治高度警惕,異常堅定地堅持尊重主權、不干涉內政、不結盟和非暴力等外交原則,這些外交原則為其贏得超越國力的國際地位。而美國奉行主權有限論和干涉主義,它頻繁發動戰爭、干涉他國內政的行為和提出的聯合國議案,印度自然無法贊同和配合。

  其次,印度早在冷戰中就形成了反美情結。冷戰初期,美國人沒有認識到一個致力於民主追求的國家並不必然在外交上親美,把印度列為西方陣營的主要候選者,但印度卻選擇不結盟,這在認為印度應當加入西方陣營的美國看來,是不道德的。最後美國選擇與巴基斯坦結盟,向巴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並在印巴對抗中偏向巴基斯坦。印度人認為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援,巴基斯坦就不可能生存下來,最後會崩潰而回到印度懷抱,美巴結盟直接破壞了印度人的大印度夢想。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中美國航空母艦開進孟加拉灣,進一步把反美主義深深地根植于印度人的心中。特別是印度左派政黨始終對“美帝國主義”保持高度警惕,任何太過親美的政策都會受到抵制和批判。

  再次,印度追求戰略自主,無法唯美是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印度推行市場化經濟改革,國力迅速提升,堅定了實現大國夢的信心。看到世界經濟第二的日本在國際戰略上唯美是從,淪為“美國情婦”的地位,印度在外交中特別強調“戰略自主”,任何外交決策都必須是基於印度自己的價值和國家利益,敢於對美國説“不”更能塑造大國形象和凸顯戰略自主性。2010年底,奧巴馬訪印時承諾———“支援印度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讓印度人一時感激涕零。美國滿以為贏得印度戰鬥機採購合同已成定局,但印度卻出人意料地把訂單給了法國人。可見,在伊朗石油問題上,印度即使要減少進口也是基於自己的原因,絕不能是出於美國的壓力。

  最後,美印雖擁有共同價值觀但並不總擁有共同利益。近些年美國和印度雙方都竭力強調兩國擁有共同的價值觀,美國把印度定位為天然盟友,還推動《美印核協議》簽署,兩國關係出現了一段蜜月期。但對於70%的石油依靠進口的印度,保證穩定的石油來源是重大的國家利益。在沒有找到更可靠、更有利的替代石油供應前,印度絕不可能因為美國壓力或者共同價值觀而減少或者取消從伊朗進口。即便減少進口量,印度也絕不願意放棄從伊朗進口石油的權利,而伊朗最近同意印伊石油交易用盧比結算對印度更為有利。(作者是美國霍普金斯大學訪問學者 龍興春)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