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網路拓撲結構並沒有明顯的脆弱節點,任何一個節點被損毀,其功能都可以由其他節點替代,因而不會對網路整體效能造成重大影響,整個網路的自適應、自癒合能力極強。
戰場網路為防止資訊交換過程中被洩露和破解,其網路傳輸採用高強度的加密方式進行,其安全性遠超民用級普通加密方式。據稱美軍的Link16數據鏈的加密強度,連美軍自己也沒有找到破解的辦法。
戰場網路中的電腦本身還採用多種物理手段進行加固保護,是真正的“三防”電腦。
此外,軍用電腦多嵌入在先進的作戰平臺之中,作戰平臺本身的防護能力等於給這些電腦再加上了一層“防護罩”,以傳統的火力毀傷手段來對其進行打擊破壞可謂難上加難。
當然,戰場網路絕不是天衣無縫、無懈可擊,也存在無法避免的技術“軟肋”。
這是因為在實際作戰過程中,部隊要不停地實施機動,戰場網路各類設備都處於高速運動之中,網路通信必須採用無線方式,才能適應“動中通”的作戰需要。
採用無線傳輸的網路信號不得不暴露在開放的電磁空間之中,這就為對方實施網路電磁一體攻擊打開了“易受攻擊之窗”。
點評戰場網路的“剋星”
鋻於戰場網路在作戰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從它一開始出現,各國軍隊就在想方設法尋找對付它的辦法。
目前,戰場網路的頭號“剋星”當屬美軍的“舒特”機載戰場網路攻擊系統。“舒特”系統是美軍對付敵方防空網的“撒手锏”,其名字來自大名鼎鼎的美國“紅旗”演習創立者穆迪 舒特上校。
據外媒報道,“舒特”系統可通過敵方雷達、微波中繼站、網路處理節點接入敵方防空網路,能夠實時監視敵方雷達的探測結果,甚至能以系統管理員身份接管敵方網路,實現對雷達感測器的控制,注入欺騙資訊和處理演算法,並能實現對時敏目標鏈路的控制能力。
“舒特”系統還可以控制敵人雷達的轉向,己方飛機無須具備隱身能力即可輕易突破敵方防空體系。
2007年9月6日,以色列空軍18架F-16I戰鬥機,成功躲過敘利亞軍隊苦心經營多年的俄制防空體系,對敘方縱深100千米內的所謂“核設施”目標實施了毀滅性打擊。
在這一行動中,以軍使用“舒特”系統成功侵入敘軍防空雷達網,並“接管”了網路的操控權,使敘防空體系陷入癱瘓。“舒特”在戰爭中的首次亮相,給使用俄制防空體系的國家敲響了警鐘,也促使各國軍隊更緊迫地思考戰場網路的安全問題。
另一種對付戰場網路的“大殺器”是電磁脈衝武器。科學家在進行高空核武器爆炸試驗時發現,核爆炸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在爆炸附近空域産生能量非常高的電磁輻射,這就是電磁脈衝效應。
電磁脈衝武器利用電磁脈衝效應,能夠在目標周圍釋放強度高、頻度寬、作用範圍大的高能量電磁脈衝,在敵方暴露的天線、導線、導體和電子設備的電路板內,産生上千伏的瞬間耦合高壓,擊穿、破壞電腦電路晶片,從而造成敵方戰場網路的永久性毀傷。
除上述兩種武器外,各國還在競相開發針對戰場網路的新概念武器。
美國空軍研究人員提出了賽博飛機的概念。它是一種在賽博空間工作的網路平臺,執行與常規平臺(如無人機)相似的作戰任務。例如,執行拒止、摧毀、降級、破壞或欺騙敵方網路等直接作戰任務,或發現、定位、跟蹤和監視偵察敵方網路目標等作戰支援任務。
賽博飛機從網路平臺發射後,能跨越網路之間的物理隔離,克服身份認證、防火牆等層層障礙,在網路空間自由飛行;能搭載病毒、木馬等網路攻擊武器,通過網路進行遠端遙控發射打擊目標;能自我複製,並相互協同工作,完成任務後,又可以不留痕跡地自毀。
形象一點説,賽博飛機就是賽博空間中集偵、打功能于一體的高智慧無人機。
國外一些研究機構還提出了許多“異想天開”的對付戰場網路的新概念武器。例如:晶片細菌武器,即培養出嗜食硅基材料的特種細菌,讓它去吞食敵方電腦和網路設備中的晶片,並通過自我繁殖擴大破壞效應。
奈米機器人,通過布撒器施放到敵方上空,這些機器人能神不知鬼不覺地鑽到敵方電腦和網路設備中進行搗亂。
除了有針對性地發展“破網”的武器裝備以外,還有其他破壞敵方戰場網路的多種途徑和方法。例如,特種戰對戰場網路威脅極大。特種部隊可以秘密潛入敵後,在通信樞紐、網路設施等部位接入敵方網路,並輸入烈性病毒進行破壞;或在敵方軍用電腦和網路設備中秘密置換搗鬼晶片,並在關鍵時刻引起網路故障;或直接捕獲敵方網路管理和操作人員、繳獲敵方網路終端,為進入敵方網路打開方便之門。
情報戰也可以成為“破網”的手段。情報人員直接打入敵人內部,或通過收買和策反敵方內部人員,安插內線,為己方秘密提供網路管理密碼、密碼等重要情報,或直接在敵方網路中植入病毒、木馬、邏輯炸彈等,如果真能做到這一點,可謂達到了“破網”的最高境界。(袁藝 趙金波 衛紅 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