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專家解讀中美經貿關係 稱應理性看待貿易摩擦

時間:2012-03-22 10:28  來源:解放日報

  一週六起裁決,刀刀砍向中國輸美産品。近期,華盛頓所採取的貿易保護措施,頗有幾分“黑雲壓城”的架勢。

  氣勢洶洶之外,美方所採取的手段倒也愈發“高明”。一方面,繼續沿襲其“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傳統。比如同樣是限制出口,中國合理管控稀土出口就不對,美國限制對華高科技出口就是對,對還是不對,最終解釋權都在美國手中。另一方面,所謂“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在嚴防死守國門的同時,華盛頓通過設立跨部門貿易執法中心等新手段,積極為本國産品進軍他國市場“保駕護航”。

  那麼,中美之間新一輪密集的貿易摩擦是不是在所難免?幾乎就在美方磨刀霍霍的同時,美國駐華大使放出話來,稱華盛頓將逐步放開對華46項高科技産品出口限制。

  從口頭落實到行動還得走著瞧,不過這個信號似乎顯示白宮不想將氣氛搞得過於緊張。如何看待當前的中美經貿關係,筆者覺得至少有三個維度可供思考。

  首先,中國對貿易摩擦的認識逐步清晰。當中國日益融入全球經濟的同時,貿易摩擦增多幾乎在所難免。因此,面對中美貿易磕磕絆絆,既不能視若無睹,也沒必要覺得天就要塌下來。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話來説,中美在經貿關係中出現一些摩擦是正常的。

  其次,美國“面子”與“裏子”的問題。很遺憾,美國不少政客總喜歡通過向中國放狠話來贏得掌聲。特別是在大選年,各位候選人紛紛祭起這一法寶,其中嚷得最響的當屬羅姆尼,這是“面子”問題。不過據美國《赫芬頓郵報》報道,就是這位大富翁,他控制的家族企業還與中國企業往來甚密,這就是“裏子”問題,難怪這家報紙揶揄他,“一涉及到賺錢,他一點都不愚蠢”。共和黨的羅姆尼是這樣,執政的民主黨政府是否也需要在“面子”與“裏子”間搞平衡呢?

  最後,美國既要“面子”也要“裏子”,它聽任抑或挑起中美大規模貿易戰的可能性不大,而擁有正常心態的中國可以見招拆招,通過務實的磋商和談判來逐步消減摩擦。應當説,中美溝通的渠道很多,也是暢通的,比如昨天,副總理王岐山就同美財長蓋特納通話,就中美經濟關係等問題交換了看法。“貿易戰是沒有贏家的”,這話雖屬老生常談,但卻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洪俊傑)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