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尼克松訪華之旅回顧:所用筷子被隨行記者拿走

時間:2012-02-21 10:53  來源:解放日報

  時隔40年,2012年2月12日 《華盛頓郵報》回顧“尼克松訪華”:“本月是一次意外事件40週年的日子,這次事件甚至催生了一個已經進入我們政治詞典的短語——‘尼克松訪華’…… (1972年)2月28日離開中國前,尼克松在歡送他的宴會上説:‘這是改變世界的一週。’這體現了一點尼克松的虛榮心,但他説的確實沒錯。”

  1972年2月,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對中國進行了歷史性的訪問,包括《華盛頓郵報》記者在內的隨行美國記者們是如何報道尼克松訪華期間那些鮮為人知的細節,如何闡述其意義,如何看待中美關係,又是如何描述初見的中國?

  訪華前夕報道:《紐約時報》上毛筆字“尼克松在中國”

  40年前的2月21日,尼克松抵達北京。抵京前一天,《紐約時報》刊載隨行記者麥克斯弗蘭克爾的報道:《歷史性之旅:一位不可思議的客人》。報道的首句是:“尚在飛行途中的總統一行,興致比飛行高度還要高。”

  麥克斯所指的“總統一行”,應也包括他本人。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簡稱NBC)的隨行記者芭芭拉沃爾特斯在回憶錄中所説——“尼克松總統説過,中國之旅意義不亞於登月。NBC竟然選中我去,簡直是個奇跡。因為各大電視臺都派出了最資深的明星記者。平面媒體記者的名單也很嚇人,個個如雷貫耳。”

  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裏,尚未包括麥克斯。正是憑藉尼克松訪華系列報道,麥克斯才真正成名——他獲得了次年的美國新聞界最高獎普利策獎。

分享到: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