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內塔尼亞胡和巴拉克不斷表示關切,認為以色列阻止伊朗制造核彈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一些以色列人也表示未來3至4個月是以色列採取行動的關鍵時機。但美國情報部門認為,伊朗領導人尚未決定是否制造核武器。許多西方專家也預測,伊朗即使決定制造核武器,至少也需要花費一年時間。美國白宮一位官員稱,盡管以色列有遲滯伊朗核計劃一段時間的軍事能力,但要促使伊朗核計劃發生嚴重和長期的倒退,還需要額外的軍事力量,例如來自美國的鼎力支持。而從美國官員和奧巴馬政府的聲明看,白宮正致力于說服以色列不要採取行動,一旦勸說失敗,美將與以色列打擊行動拉開距離。對伊朗的打擊,以及伊朗將做出的反應,包括關閉對石油運輸至關重要的霍爾木茲海峽的企圖,可能嚴重損害美國的經濟,也破壞奧巴馬總統連任的機會。奧巴馬還將面臨國內強大的壓力,被迫支持以色列的行動。因此,有媒體認為,當前階段在軍事打擊伊朗問題上,美國並不樂意與以色列綁在一起,或參與相關行動。
歐洲有軍事分析家認為,對美國及其同盟國來說,伊朗的行為還是相對可預測的,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則源自以色列的立場。伊朗雖然有內部權力之爭,但其領導人最近發出的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威脅,還是相當克制的。這位軍事專家指出:“實事求是地說,以色列反而難以捉摸,究竟是打還是不打,什麼時候打,現在誰也說不準”。
以美各打一副算盤
可以說,在打擊伊朗的時機問題上,以色列和美國有各自的盤算。對以色列來說,趁伊朗核計劃尚未到不可逆轉階段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可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對美國而言,即使要打,最佳時機恐怕是在大選過後。因此,美國對以色列可能在近幾個月採取行動的表態持保留態度。從邏輯上講,奧巴馬在任期內,竭力從伊拉克泥潭中脫身出來,並打算撤出阿富汗。在今年大選的關鍵當口,再讓自己陷入伊朗戰爭泥沼,顯然是不明智的。此外,奧巴馬政府一直奉行“巧實力”外交,在美軟硬實力下降的大背景下,通過幕後顛覆,在其他國家制造內亂,讓盟友衝在前頭而自己在後方吶喊助陣,顯然更加實惠。美可對伊朗實施制裁,削弱伊朗金融和經濟實力,也可壓敘利亞政權更迭,給伊朗制造壓力,殺雞給猴看,削弱伊朗盟友力量。但要美直接對伊朗訴諸武力,在當前美經濟不振的情況下,奧巴馬恐難冒這個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