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媒體看來,馬爾地夫新生的民主會受到什麼影響現在還很難説。但《衛報》注意到,在納希德下臺前幾個月,反對派還拿出另一個政治武器:宗教。批評納希德削弱伊斯蘭的聲音越來越高,這在保守勢力上升的“百分之百遜尼派穆斯林”國家裏是個相當嚴重的指控。據印度《先鋒報》報道,像馬爾地夫正義黨等一些激進政黨一直希望完全實行伊斯蘭教法。據稱,正義黨是一個傾向於塔利班的黨派,它目前控制該國的伊斯蘭事務部。
“貪污、政治和好戰的伊斯蘭正搖動著印度洋島國。”路透社的文章説,每年幾百萬去馬爾地夫的遊客中甚至沒幾個人能嗅到該國的政治困境,或者在這個世界最著名的度假天堂中與日俱增的好戰分子的威脅。納希德被指責正走上前任獨裁者的老路,他逮捕首席刑法法官。他的對手則採取強硬方式對待納希德的宗教支援者。這一切讓踐行溫和伊斯蘭主義的人以及西方政府深感不安。
沒有國家只是一個小島
巴基斯坦《黎明報》9日評論説,.馬爾地夫的政治危機是印巴爭奪地區影響力的又一次考驗,還是兩國共同應對潛在威脅的機會?分析人士認為,或許這兩種因素都存在。據稱,馬爾地夫兩派政治力量都將印度視為“外交優先對象”。1988 年,當時的馬爾地夫政府還曾憑藉印方出兵,平息了外來勢力顛覆政權的企圖。《華爾街日報》稱,新德里則擔心馬爾地夫可能會像巴基斯坦一樣成為伊斯蘭政治勢力設立反印據點的地方。
《印度斯坦時報》稱,對印度而言,馬爾地夫的局勢比敘利亞要重要,因為這將考驗印度施加影響的能力,也能真實反映出印度作為全球事務參與者的實力。截至目前,印度對瓦希德政府的上臺表示歡迎,以外交禮節同馬方溝通,並稱這是馬爾地夫“內部事務”。印度加爾各答《電訊報》評論説,這只是表面,印度其實一直密切關注從海灣地區流入馬爾地夫的大量資金,以及突然出現的馬爾地夫與巴基斯坦兩國民間往來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