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布會 | 新聞人物

中日兩國將構建海上安全機制

時間:2011-12-26 10:09  來源:瀟湘晨報

  關于海上安全 構建海上安全機制

  此前,《朝日新聞》稱,中日雙方還將協商構建海上安全機制,防止類似去年中日釣魚島撞船事件的發生。

  《讀賣新聞》報道稱,中日可能將正式同意簽署一個雙邊海難搜救協定。目前,日本已與美國、俄羅斯、韓國締結海難搜救協定,和中國的談判則從去年5月開始。

  此外,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霧雨”19至23日訪問青島,重啟自去年9月中日釣魚島撞船事件以來中斷的兩國海軍交流。

  日本媒體認為,自衛隊軍艦三年半來首次訪華,既是為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聖誕節訪華營造友好氣氛,也是兩國為明年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改善中日關係熱身。

  [晨報會客廳]

  嘉賓:日本駐華大使館政務公使垂秀夫

  日本駐華大使館政務公使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建立領導人之間個人關係“最重要”

  關于首相訪華:最重要議題有四個

  瀟湘晨報:從您的角度看,您覺得野田首相這次訪華會希望在哪些方面獲得成果?

  垂秀夫:這次是他就任首相以來第一次訪問中國,也是日本民主黨首相第一次訪華。我認為,野田首相這一次很想建立同中國領導人之間的個人關係。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

  第二,兩國關係總體來說比較順利,但我們也沒忘記,去年圍繞海洋、公海問題,兩國發生過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我相信經過這次野田與溫總理的會見、首腦會談之後,兩國有可能會圍繞海洋問題一起發表一個“海洋事務協商會議”類似這樣名稱的機制。

  像去年那樣不愉快的事情,我們希望最好是不要發生,但是如果萬一發生了,希望盡量不要讓它影響日中關係的大局。所以我們需要這樣的危機管理機制。這幾個月,我們一直協商磋商,基本上達成一致,我相信經過首腦會議我們會發表。

  第三,目前歐洲、美國的經濟受到負面影響,特別是歐洲正遭遇債務危機。中國和日本作為世界上第二、第三的經濟大國,圍繞經濟和金融方面,相信兩國都會有積極的表態,特別是金融方面。

  最後,還有個很重要的議題是朝鮮半島局勢。朝鮮領導人金正日去世了,朝鮮半島的穩定與和平對日本、中國以及亞洲地區非常重要。野田首相很想跟中國配合,一起為維持朝鮮半島的和平做貢獻。

  當然,兩國首腦之間一定還有不少話題會談,但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話題是這四個。

  關于國民感情:交流活動很有益

  瀟湘晨報:今年8月11日,第七次“中日關係輿論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公眾對日好感度為28.6%,比去年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日本方面,僅有20.8%的公眾對中國的印象較好,比去年下降了6.5個百分點。您認為,好感度降低的原因是什麼?

  垂秀夫:這個問題涉及到的因素太多了,短期的因素、中長期的因素以及兩國自身的因素等,但不管怎麼樣,我們確實面臨這個(國民相互好感度下降)情況。

  瀟湘晨報:有日本記者對日本國民做出分析,日本民眾心態呈現出一種保守的、封閉的、自我的、曖昧的現狀。自民黨一位對華友好的國會議員也分析,近些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迅猛,軍事實力也在不斷增強,很多日本百姓擔心今後會被中國所控制。

  垂秀夫:這些因素都不能排除,但也不能說這些是日本民眾對中國好感度下降的全部原因。

  瀟湘晨報:在提升中日國民感情方面,野田此次訪華將做出何種努力?

  垂秀夫:明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我們很願意一起慶祝,預計將舉辦多場慶祝活動。兩國首腦經過25日的首腦會議,將達成一致,把明年作為“日中兩國國民交流友好年”。我們打算簽署針對明年的青年交流協議,兩國明年將進行多達5000人的青少年交流活動。這也是兩國可能會發表的內容。

  但是我不得不說,這些交流活動雖然是很有益的,但效果要等一段時間之後才能實現。(朱宗威)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分享到:
編輯:黃艷艷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