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亞太格局 風物長宜放眼量——評析美國重返亞太戰略

時間:2011-12-23 08:39  來源:人民日報

  肖承森繪

  亞洲國家不想“二選一”

  今年1月,記者來到泰國工作。第二天就發生了這樣一件新聞:去中國出席中國—東盟外長會的東盟各國外長沿昆曼公路從泰國到了中國雲南省邊境口岸磨憨。

  隨同採訪的本報記者在沿途看到,一些重要橋梁和路段的建設正在緊張進行,這條連接中國與東盟的大動脈很快就會貫通。昆曼公路是中國與東盟合作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東盟與中日韓10+3的合作不斷深化,使這一地區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動力。

  昆曼公路從雲南省省會昆明市經寮國到達泰國首都曼谷,全長約1750公里,是中國—東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重點項目之一。昆曼公路是中國與東盟合作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東盟與中日韓10+3的合作不斷深化,使這一地區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動力。

  這就是美國重返亞洲的一個重要背景。根據東盟方面的數據,中國在2009年和2010年保持了東盟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2010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佔東盟貿易總額的11.6%,其次是日本,佔10.6%,歐盟和美國分別佔10%和8.9%。2010年與東盟貿易增速名列前茅的5個國家中,有4個為亞洲國家,中國、印度、韓國、日本對東盟貿易的增長幅度均超過了30%。這組數據可以部分解讀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焦慮情緒。

  這一背景同樣也能説明亞洲國家究竟希望一個怎樣的美國重返。看亞洲國家的態度,安全因素很容易進入觀察的視線,畢竟亞洲某些國家與中國還存在一些歷史遺留下來的領土領海爭議,況且美國此次重返又有以軍事開路的勢頭。但軍事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美國的重返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從亞洲發展中獲益,而亞洲一些國家之所以對美國重返亞太抱有一定興趣,也並不僅僅是在安全方面借助於美國來實現對中國的平衡,而更希望美國的投資與市場能像過去一樣,繼續為亞洲經濟提供強勁的動力。

  新加坡一家戰略諮詢公司的專家巴斯卡蘭説:“亞洲小國需要美國繼續參與亞洲事務,為抗衡中國影響力提供幫助。一個和諧和受到制約的中國更有可能發揮積極的作用。”這段話可以用來幫助我們理解東南亞國家對待中國崛起與美國介入的複雜心態。表面上看,這句話中含有對中國的戒意,但深入理解,就會發現它蘊含著兩層意思。一是借美國的力量和市場來制約中國的影響,但這種制約更多的是為了平衡,而不是遏制中國發展,因為第二層意思也很明顯,就是要更好地利用中國的發展。

  亞洲的問題在於至今仍未在亞洲內部找到一種新的平衡,一種能夠將亞洲經濟體緊緊係結在一起的紐帶。缺少這樣的平衡和紐帶,使得亞洲國家總會用忐忑不安的心情去觀望鄰居的變化,總希望借助於區域外部的某種力量來形成有利於自己的平衡。但是,亞洲目前顯示出的合作態勢,終將會使區域發展走上這一步,發展是亞洲的大勢。中國肯定會成為亞洲經濟的火車頭。美國也不會放棄它在亞太的主導地位,但它必須要有足夠的投入來帶動這個區域的共同富裕。馬來西亞海事分析師哈利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美中兩國對東盟國家而言都很重要,我們是美中兩國的朋友,不要讓我們二選一。”

  因此,美國重返的持久性和其受歡迎的程度,將取決於它是促進這一地區的發展還是制約甚至破壞這一地區的發展。除非美國在經濟發展方面保持絕對優勢,併為亞太國家提供更多動力,否則它終將無法延續其二戰後在亞太地區的輝煌。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