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伊核報告挑動國際安全體系神經 公正性遭質疑

時間:2011-11-15 10:41  來源:法制日報

  11月8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與伊朗有關的安理會決議以及核不擴散條約保障條款執行情況的報告。由於報告強烈暗示伊朗在發展核武器,所以一經媒體透露,立即在國際社會引起強烈反響,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關鍵在於報告本身存在著明顯的政治傾向性,很可能使其成為美國再一次對另外一個聯合國成員發動軍事行動的藉口。而更嚴重的問題是報告本身存在的缺陷可能使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安全體系和法律體系的公正性以及可靠性受到損害。

  客觀性和公正性遭多方質疑

  此次伊核報告披露後,報告本身的客觀性和公正性以及發表報告的動機受到了多方的質疑。

  伊朗政府反對報告對其核計劃的分析,明確否認自己在發展核武器。伊朗主要從發展核武器的動機上表明瞭自己的態度。伊朗總統內賈德表示,伊朗沒有愚蠢到要製造一兩枚核武器來對抗兩萬枚核武器。

  俄羅斯則以第三方的姿態對報告本身的客觀性和目的性提出了質疑。俄羅斯外交部新聞司在對報告的評論中提出了幾個質疑點:一是報告沒有任何根本性的新消息,只是早前已知事實的彙編,其目的在於將伊朗核問題政治化;二是報告缺少令人信服的證據,起草者進行推測和懷疑,玩弄資訊,以一種似乎性的東西來指責伊朗發展核武器,缺乏專業、公正的立場;三是國際原子能機構忽視伊朗解釋該機構在所謂的“初步研究”方面疑問的建議,在剝奪伊朗人回答問題機會的情況下,武斷地作出“有罪”結論,有給美國發動戰爭提供藉口的嫌疑。

  而西方媒體的報道中至少透露了兩個事實,使得報告的公正性更受到懷疑:一是報告主要根據的是2005年美國情報部門提供的一千多頁的情報分析;二是國際原子能機構幹事長天野之彌鮮明的親美立場。維也納一位西方學者對路透社表示,天野之彌不像其前任巴拉迪那樣擔心報告成為美國戰爭合法化的工具,而是一向與美國保持一致,贊成對伊朗實行強硬政策。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網站上一篇學者的文章則指出,美國2005年的情報早已受到廣泛質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點是美國在伊朗的一個電腦上發現的所謂模擬核彈構造不僅非常粗糙,難以和真實的東西相聯繫,而且文件還是用伊朗官方文件中幾乎不會使用的英文而寫成的。

  有將伊核問題推向戰爭軌道危險

  報告引起的另一個反應,就是西方國家普遍要求對伊朗實行更嚴厲的制裁。而以色列則公開討論是否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很顯然,報告有使伊朗核問題脫離政治解決的軌道,而轉向對抗和戰爭軌道的危險。

  儘管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11日表示説,對伊朗的任何軍事打擊行動可能給整個中東帶來難以預期的後果,但這句話也只能解釋為美國對軍事打擊行動進行過評估,而不能被解釋為美國不想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因為他同時表示,美國和以色列認為伊朗存在核武發展計劃。鋻於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的對抗性關係,很難想像美國和以色列會忍耐到伊朗真的造出核武器的時候。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