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反“獨”促統

江浙家禽市場調查(走轉改一線調查)(組圖)

2016年01月13日 15:11: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製圖:張芳曼

  製圖:張芳曼 蔡華偉

  江蘇蘇州市華東苗禽市場內空無一人,經營戶們都已關門。

  江蘇蘇州市華東苗禽市場內空無一人,經營戶們都已關門。

  這是南京市仙林農貿市場內的活禽交易區,活禽市場都已關閉。

  這是南京市仙林農貿市場內的活禽交易區,活禽市場都已關閉。

  本報記者 王偉健攝

  新聞背景

  連日來,滬蘇浙皖陸續發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部分地區迅即出臺了停止市場交易等一系列防控措施,受此影響,活禽類交易急劇下降,一些未被叫停的攤主選擇了主動關門,活禽交易陷入深度虧損狀態。

  記者注意到,受到H7N9禽流感影響,禽肉類價格下跌開始由長三角地區向全國擴展,北京、廣州、深圳等城市禽肉類價格也相繼出現大幅下挫,畜禽産業的養殖戶、經銷商、加工企業等關聯企業紛紛出現虧損。

  相關專家和禽類從業人員表示,家禽業歷來是農民的重要家庭副業,此次H7N9禽流感必將影響近期的農民收入,導致農民養殖積極性受挫,進而傳導到餐飲業、食品加工業等相關産業,而增加未來禽肉類産品的漲價預期。對此,有關部門應該有所準備,未雨綢繆。

  市場現狀

  活禽交易少人問津

  “禽賤傷農”逐步擴散

  4月11日,記者來到溫氏食品集團江蘇分公司,公司是江蘇省的畜禽生産龍頭企業,去年生産肉雞8000萬羽。公司總經理簡倣輝説,禽流感發生以來,公司損失很大。這家公司生産的肉雞主要供應江蘇和上海市場,但這兩地的活禽交易逐漸被叫停。

  “生産肉雞的成本大約每公斤為12元,目前賣給屠宰廠的價格為每公斤4元,一隻大約在1.5公斤的肉雞要虧損12元。公司一個月大約要生産700萬羽,光這一塊一個月要損失8000多萬元。”簡倣輝説。

  在離溫氏公司大約120公里外的蘇州市吳江區桃源鎮,有一個規模比溫氏公司小很多的江蘇眾誠鴨業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種鴨培育、鴨苗孵化和銷售、飼料生産、肉鴨深加工為主導産業的一體化高科技農業企業。眾誠鴨業提供的一份禽流感導致公司損失的情況説明更為詳細:“從3月9日收蛋起至4月10日,總進箱760681斤種蛋,金額為545.47萬元。至今已倒掉鴨苗90箱(其中65木箱,25自動箱),種蛋約16萬斤,大約出苗72萬—73萬羽,金額約為170萬元,現剩餘庫存375萬元。”

  記者又來到附近的華東苗禽市場。這個市場從農戶手中收購種鴨蛋,孵化後交易。“往日這個市場很是熱鬧。”眾誠公司總經理助理徐玉祥説。但記者去的時候,市場內竟然空無一人。“看看這裡,你就知道禽流感的影響了。”市場負責人嚴林芳滿面愁容地説,“不知何時是個頭。”

  日前,上海、南京已經在全市範圍內暫停活禽交易,關閉所有活禽交易市場。江蘇蘇南地區除常州以外,都已相繼關閉家禽交易市場,蘇中、蘇北各地雖沒有強制關閉市場,但交易冷清,市場基本處於自行關閉、産品有價無市狀態。6日淩晨,杭州也對檢測出H7N9禽流感病毒的濱盛農副産品商行活禽攤點進行了撲殺。記者在走訪時看到,除了濱盛農副産品商行活禽攤點被關閉外,杭州農貿市場活禽攤點基本已經主動關門。

  業內期望

  中小養殖戶受衝擊望扶持

  業內呼籲消除恐慌情緒

  消費需求的大幅下挫導致禽肉類價格大幅下跌。江蘇全省白羽肉雞銷售價格已經跌破4元/公斤,黃羽肉雞銷售價格僅為2.8元/公斤,降幅60%—70%;雞蛋批發價格5.8元/公斤,降幅22%。據浙江省物價局監測,近期浙江家禽類價格也出現明顯下降。

  這一趨勢也迅速延伸到禽類養殖業上。江蘇徐州市因家禽産品外調受阻,每天約有30多萬隻活禽待售。鹽城市蛋雞養殖戶大量雞蛋積壓在場中,隨著氣溫升高,損失將進一步擴大。淮安市溫氏淮安公司約有300萬隻肉雞積壓在合作農戶雞舍中。寧波振寧牧業有限公司是浙江最大的土雞養殖企業,該公司銷售部葉部長説,以前每天銷售1.5萬到2萬隻雞,現在基本為零。

  受禽類嚴重滯銷的影響,目前大多養殖戶暫停補欄,種禽苗禽嚴重滯銷。江蘇省商品苗雞價格已由3月底每只2元降至0.1—0.2元,種雞價格降至每只3—5元,仍無人購買。部分種禽企業只能銷毀出雛苗禽,或停孵種蛋。

  “本地滯銷,而一些運輸和航空公司又暫停活禽運輸,企業不得已就地銷毀,雛雞燒的燒、埋的埋。”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秘書長宮桂芬説,疫情對養殖業造成的損失慘重。

  從記者調查看,目前H7N9禽流感疫情對江浙一帶的家禽業已造成比較大的衝擊。 中小養殖戶因其抗市場風險、自救能力較弱,很多生産經營陷入困境。

  4月10日,江蘇省農委召開家禽生産形勢分析座談會,分析研判H7N9禽流感對家禽業的衝擊影響。他們的調查顯示, 很多中小養殖戶希望政府儘快出臺扶持政策,幫助渡過難關。一是實施種禽生産補助,對祖代、父母代種禽給予財政補助,保護種禽生産能力。二是出臺臨時生産性補貼,對疫情中受到影響的家禽養殖場戶、炕孵企業給予一定財政補貼,減少生産損失。三是加強對養殖企業信貸支援,對家禽龍頭企業給予貸款貼息扶持,增加流動資金放貸額度。四是希望媒體加強普及安全消費知識,消除恐慌心理,提振消費信心。

  專家觀點

  保護養殖業“生産力”

  防止價格“大反彈”

  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盛逖説,市場低迷,養殖業者因虧損就可能減少養殖量或退出,需求回升時出現供求缺口導致價格大幅上漲,這幾乎已經成了養殖業每一次遭創後的規律性演變。

  記者調查發現,此次禽流感疫情發生後,部分養殖戶補欄積極性減弱,或又將引發“價賤傷農—虧損不養—供給短缺—價格暴漲—價高傷民”的連鎖反應。

  盛逖説,為避免未來供給短缺、禽類價格出現大反彈,應逐級建立重大疫情的撲殺補貼機制和對因銷售減少、價格跳水造成損失的養殖戶合理補償制度,在關鍵時刻保護好生産力,並建立禽肉儲備制度。

  同時,保險公司應擴展農業保險的範圍,政府通過稅費優惠、補貼等方式,降低參保成本,提高積極性。在歐洲,保險賠款佔災害損失的比例超過兩成,而在我國這一比例不足5%。

  “這些投入從長遠看並不吃虧。”盛逖認為,從長遠看,穩定了禽蛋市場售價,還會減少政府因價格上漲對低收入群體的價格補貼支出。

  宮桂芬説,還應加大對規模化養殖企業的扶持,逐步縮減散養數量,對現有散養戶進行集中、統一管理,確保産品品質,避免傷及無辜。

  (綜合本報記者王偉健和新華社報道)

  作者:王偉健

[責任編輯:李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