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公立醫院已全部開展綜合改革

2017年10月10日 09:24:59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和醫療聯合體建設進展情況彙報,通過深化醫改優化資源配置保障人民健康;部署進一步做好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減少群眾後顧之憂、更多惠及人民。

  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各地各部門把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進醫聯體建設作為重要抓手,著力創新機制,狠抓政策落實,進一步破解醫改這一世界性難題,造福億萬群眾,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

  到今年9月,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已全部開展綜合改革,逐步建立了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作新機制。著力破除以藥補醫、理順醫療服務價格,取消了實行60多年的藥品加成政策,醫院收入的藥佔比從2010年新一輪醫改之初的46.3%降至2016年的38.1%,居民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重從2008年的40.4%降至2016年的30%以下,65%的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開展了按病種付費的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患者就醫負擔持續下降。醫聯體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近90%的三級醫院參與醫聯體試點、實現同級醫院檢查檢驗結果互認,80%以上的居民15分鐘內可以就近就醫,群眾享受優質醫療服務更加便利。

  如果説就業是民生之本,醫療則是民生之要。醫改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經濟舉措,必須持續推進。下一步,一是要完善公立醫院運作新機制。衛生計生委要牽頭抓緊制定鞏固破除以藥補醫改革成果的方案,中央財政要給予支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要牽頭制定方案擴大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推動建立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激勵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進一步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國家統一確定100個以上的病種,重點推進按病種付費改革。

  二是用體制機制改革推進醫聯體建設。完善配套政策,確保10月底前所有三級公立醫院參加醫聯體建設,鼓勵民營醫院等社會辦醫療機構及康復、護理等機構參與。制定相應考核辦法,對縱向合作的醫聯體等分工協作模式實行醫保總額付費等多種方式,通過設置不同報銷比例等措施推進分級診療。加強各層級醫療機構藥品目錄銜接,醫務人員在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內執業不需辦理執業地點變更和執業機構備案手續。

  三是有關部門要集中力量開展疑難高發癌症治療專項重點攻關,採取措施支援發展先進醫療設備和醫藥産業,突破提純、品質控制等關鍵技術。結合現代科技,大力發展和應用中醫藥。四是以“網際網路+醫療”破解難題,加快推廣遠端醫療、預約診療、日間手術等醫療服務模式,推動在醫療機構之間實現就診卡和診療資訊共用,深入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面推進醫療便民惠民服務。

  對於公立醫院運作新機制,有專家告訴記者,調動從業人員積極性是實現公立醫院改革目標的重要條件。維護公益性目標,必須要通過建立起符合行業特點、體現勞動價值的人事薪酬制度等手段,來調動“主力軍”參與醫改的積極性。此外,公立醫院改革過程中,要加強上下聯動,推動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未來通過分級診療和醫聯體的建立,最終營造一個社區、患者和大醫院三贏的局面,有效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而對於推進醫聯體建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李玲告訴記者,醫聯體的發展需要規範建設內容和形式。目前醫改的一個痛點在於病源只向大醫院流動,回不到基層。這導致大醫院超負荷運作,加床成為常見現象,醫護不堪重負,同時也增加了民眾看病成本。因此,深化醫改需要重塑就醫體系,破除“以藥養醫”,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等,要把財政資金和醫保資金結合起來,設立一套正向激勵機制。

  

[責任編輯:葛新燕]